没有三高也可能患冠心病,其相关因素包括遗传、不健康生活方式(吸烟、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其他疾病(肥胖、糖尿病前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年龄性别因素,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定期体检、控制相关疾病来应对与预防。
一、冠心病的基本概念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二、没有三高却得冠心病的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
1.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过早发生冠心病的病史(通常指男性亲属在55岁前、女性亲属在65岁前患冠心病),那么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脂质代谢、血管壁结构等,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几率。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脂蛋白代谢异常,即使没有三高,也可能逐渐引发冠状动脉的病变。
(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还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同时,吸烟会导致血管痉挛,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无论是否存在三高,长期吸烟都会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2-6倍。
2.不合理饮食
高脂饮食:长期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会使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升高。尽管没有三高,但过多的脂质会逐渐在冠状动脉内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引发冠心病。例如,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的人群,即使血脂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因长期的脂质积累而增加冠心病风险。
高糖饮食:长期高糖饮食可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不仅会影响糖代谢,还会影响脂质代谢,促使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的人,虽然血糖和血脂可能暂时正常,但长期的高糖刺激会逐渐破坏血管内皮功能,为冠心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3.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代谢率下降,脂肪容易在体内堆积,体重增加。同时,运动不足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心脏的储备功能下降。例如,长期久坐办公室、缺乏规律运动的人群,其心血管功能可能逐渐减弱,冠状动脉的血流调节能力下降,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三)其他疾病因素
1.肥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堆积较多)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情况,即使没有三高,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分泌一些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炎症因子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28的肥胖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2.糖尿病前期:即使血糖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处于糖尿病前期时,已经存在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的异常。这种异常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壁更容易受到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例如,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的人群,虽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患冠心病的风险已经显著增加。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还会影响脂质代谢。即使没有三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5μmol/L,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会增加约50%。
(四)年龄和性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血管弹性下降,内皮功能逐渐减退。即使没有三高,老年人患冠心病的几率也会逐渐增加。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开始逐渐上升,男性在55岁后、女性在65岁后,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2.性别:在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患冠心病的风险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迅速增加,逐渐接近男性的水平。例如,绝经后的女性,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速度会加快,更容易发生冠心病。
三、没有三高得了冠心病的应对与预防
(一)生活方式调整
1.戒烟限酒:坚决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1克酒精相当于10毫升啤酒、5毫升黄酒、30毫升红酒或15毫升白酒)。
2.合理饮食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少吃肥肉、棕榈油等;控制胆固醇摄入,每日不超过300毫克,少吃动物脑、蟹黄等高胆固醇食物。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多吃深海鱼类(富含ω-3脂肪酸)、坚果等。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含糖饮料、糕点等的摄入,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稳定血糖水平,改善代谢状况。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通过多吃燕麦、芹菜、苹果等食物来实现,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促进肠道健康,间接保护心血管。
3.增加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为4-6公里/小时)、慢跑、游泳等;也可以每周进行2-3次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跑等,但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同时,每周还可以进行2-3次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代谢率。
(二)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脂、血糖、血压、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项目。特别是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加强体检频率,以便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心血管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控制其他相关疾病
对于存在肥胖、糖尿病前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情况的人群,要积极进行干预。对于肥胖者,要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等方式来预防进展为糖尿病;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营养素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总之,没有三高也可能患上冠心病,这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控制相关疾病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维护心血管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