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高即舒张压高,其原因包括生活方式因素(如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运动不足、精神压力)、疾病因素(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和年龄因素;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如影响心血管系统和靶器官;诊断需通过血压测量及相关辅助检查;干预与管理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运动、心理)、定期监测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低血压高即舒张压高,是高血压的一种表现形式,舒张压是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正常舒张压范围一般在60-89mmHg,当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同时收缩压正常或也升高时,就属于舒张压高的高血压情况。
二、可能的原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方面
高盐饮食是常见因素,过多摄入钠盐会使人体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舒张压升高。例如,长期每天钠盐摄入量超过6克,就可能增加舒张压高的风险。
过量饮酒也会影响血压,酒精会促进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舒张压升高。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者舒张压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
缺乏合理的膳食结构,如长期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糖食物,会导致体重增加,肥胖是舒张压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会释放多种激素和炎症因子,影响血管功能和血压调节。
2.运动不足
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减慢,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速度减缓,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容易升高,尤其是舒张压。一般来说,经常进行适量有氧运动的人,血管弹性较好,舒张压相对更稳定。而长期不运动的人,血管壁柔韧性降低,更容易出现舒张压高的情况。
3.精神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其中舒张压往往会受到较明显的影响。例如,从事高强度工作、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人群,舒张压高的发生率比生活压力较小的人群高。
(二)疾病因素
1.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的水钠排泄功能,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其中舒张压升高较为常见。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当肾脏发生病变时,其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失衡,会使舒张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肾动脉狭窄也会导致舒张压高,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缺血,刺激肾脏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引起血管收缩,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钠水潴留,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为主。
2.内分泌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醛固酮具有保钠保水排钾的作用,会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舒张压往往升高明显。
嗜铬细胞瘤可间断或持续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也会随之明显升高,且这种血压升高往往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
(三)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血管壁弹性下降,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更容易出现舒张压高的情况。例如,老年人的动脉血管逐渐硬化,弹性减退,心脏舒张时血液回流对血管壁的缓冲作用减弱,导致舒张压升高。
三、对健康的影响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长期舒张压高会增加心脏的后负荷,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将血液泵出,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左心室肥厚,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同时,舒张压高会使血管内皮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对靶器官的影响
对肾脏的影响,长期舒张压高会影响肾脏的血流灌注,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甚至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对脑部的影响,舒张压高会使脑血管压力升高,容易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脑梗死等脑血管意外事件。
四、相关检查与诊断
(一)血压测量
至少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舒张压均高于90mmHg,同时收缩压可正常或升高。测量血压时要注意测量方法正确,如患者应在安静状态下休息5-10分钟后测量,使用标准的血压计等。
(二)相关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如血糖、血脂、肾功能等),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血糖血脂异常、肾功能损害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与舒张压高相关。
尿液检查,如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肾脏疾病导致的舒张压高。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等情况;肾动脉超声或CT检查可帮助诊断肾动脉狭窄等肾脏血管疾病。
五、干预与管理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低盐饮食,每天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钾的摄入,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泄,如香蕉、菠菜等富含钾的食物。
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尽量避免酗酒。
合理膳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保持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之间。
2.运动方面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一些力量训练,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可以增强血管弹性,改善血管功能,有助于降低舒张压。
3.心理调节
采取有效的减压措施,如冥想、瑜伽、深呼吸等,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坚持心理调节有助于稳定血压,尤其是舒张压。
(二)定期监测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记录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并根据血压变化调整生活方式或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舒张压高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家族高血压史、肥胖等情况,也需要关注血压。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减少久坐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的时间,保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肥胖,定期体检监测血压。
2.老年人
老年人舒张压高的管理要更加谨慎,在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要注意避免血压降得过低,尤其是舒张压不宜低于60mmHg以下,因为过低的舒张压可能会影响冠状动脉等重要脏器的灌注。定期监测血压时要注意观察血压波动情况,根据血压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人在运动方面要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过大。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钙的摄入,如多喝牛奶等,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