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治疗包括内科和外科治疗及特殊人群考虑。内科治疗有生活方式调整、预防感染及并发症治疗;外科治疗需根据有无症状及心脏结构改变选择时机,手术方式有修复和置换;特殊人群中儿童要个体化治疗,老年患者需综合基础疾病评估,女性妊娠时要特殊关注。
一、内科治疗
1.一般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存在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生活方式上,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时,血压应<130/80mmHg),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如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因为这些基础疾病的控制有助于延缓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进展。
预防感染: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在进行牙科操作、上呼吸道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前,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这是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心脏瓣膜的损害,对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个需要重点预防的情况,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瓣膜的功能,导致病情恶化。
2.并发症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果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导致心力衰竭,需要根据心力衰竭的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进行治疗。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等)等。例如,利尿剂可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患者的水肿症状;ACEI类药物可以改善心室重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电解质等指标,因为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且药物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ACEI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需要静脉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
二、外科治疗
1.手术时机的选择
有症状的患者:当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且通过内科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时,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例如,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如果出现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等情况,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因为随着病情的进展,心功能会进一步恶化。一般来说,当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50%,或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大于55mm时,手术的必要性较大。
无症状但有心脏结构改变的患者:对于没有明显症状,但心脏已经出现明显结构改变的患者,如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等,也需要评估手术时机。例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如果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大于50mm,或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50%,即使没有症状,也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因为这些心脏结构的改变提示心脏已经处于代偿的边缘,随时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2.手术方式
瓣膜修复术:对于某些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如果瓣膜病变较轻,有修复的可能,可选择瓣膜修复术。瓣膜修复术的优点是可以保留自身瓣膜,避免了长期使用人工瓣膜带来的一些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风险相对较低。例如,对于部分二尖瓣脱垂导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通过修复瓣叶、腱索等结构,可以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
瓣膜置换术:当瓣膜病变严重,无法进行修复或者修复效果不佳时,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术。人工瓣膜包括机械瓣和生物瓣。机械瓣的耐久性较好,但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生物瓣不需要终身抗凝,但存在一定的衰败率,适用于年龄较大、有抗凝禁忌证的患者等。例如,对于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如果瓣膜毁损严重,无法修复,就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术。在选择人工瓣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预期寿命、抗凝依从性等因素。例如,年轻患者预期寿命较长,一般倾向于选择机械瓣;而老年患者可能更适合选择生物瓣。
三、特殊人群的考虑
1.儿童患者
先天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对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如果是轻度的先天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且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心功能正常,可以定期随访,观察病情的变化。随访的内容包括心脏超声检查,以监测瓣膜的情况、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如果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还在进行中,需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手术的远期效果。例如,对于一些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儿童患者,如果出现左心室功能减退,可能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手术干预,手术方式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2.老年患者
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老年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较差,对手术的耐受性较低。在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主要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缓解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相关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要注意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女性患者
妊娠相关情况:女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患者在妊娠期间需要特别关注。妊娠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可能导致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病情加重。在妊娠前需要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评估,根据心功能分级来决定是否可以妊娠。一般来说,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可以在密切监测下妊娠,但需要加强孕期管理;心功能Ⅲ级及以上的患者,妊娠风险较大,需要谨慎考虑。在孕期,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娩方式的选择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等情况来决定,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剖宫产等方式来减少分娩过程中的心脏负担。产后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脏情况,因为产后身体的恢复以及哺乳等因素也可能会对心脏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