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有不同常见症状,心血管疾病常见胸痛(心绞痛与心梗表现不同,老年、女性症状可能不典型,与生活方式、病史有关)、心悸(心律失常等可致,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有关)、呼吸困难(左心衰常见,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有关);脑血管疾病常见头痛(脑出血多剧烈伴恶心呕吐,脑梗相对轻,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有关)、头晕(脑供血不足常见,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有关)、肢体无力(脑梗、脑出血可致,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有关)。
1.胸痛
特点:心绞痛引起的胸痛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例如,有研究表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胸痛具有上述典型的发作特点及缓解方式。而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痛觉神经敏感性下降,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等,容易被忽视。
性别差异: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胸痛症状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更多表现为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典型症状,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导致胸痛的风险较高。有长期吸烟史的人,血管内皮易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从而出现胸痛症状。
病史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高,更容易出现胸痛等症状。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缺血,引发胸痛。
2.心悸
表现:患者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可伴有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是引起心悸的常见原因,如早搏、心房颤动等。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如果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可能出现心悸症状。老年人随着心脏功能减退,也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的心悸。例如,老年人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高,可导致心悸。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由于内分泌变化,可能更容易出现心悸等心脏不适症状。
生活方式影响:过度饮酒、大量喝咖啡或浓茶、精神过度紧张、剧烈运动后都可能引起心悸。比如,大量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后,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心跳加快,引起心悸。
病史因素: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心悸症状;有贫血病史的患者,由于血红蛋白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加快跳动来满足机体需求,也容易出现心悸。
3.呼吸困难
特点: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是引起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由于肺淤血导致气体交换障碍。例如,左心衰竭患者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从而出现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年龄因素:婴幼儿如果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呼吸困难症状。老年人随着心肺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时,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出现呼吸困难;肥胖人群由于心肺负担加重,也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病史因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呼吸功能本身受损,容易合并心脏问题导致呼吸困难;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心肌缺血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呼吸困难。
(二)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
1.头痛
特点:脑出血患者常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多为炸裂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这是因为脑出血后血液刺激脑膜和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升高所致。而脑梗死患者也可能出现头痛症状,但相对脑出血来说程度较轻。例如,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能因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
年龄因素:老年人脑血管弹性下降,发生脑血管疾病时头痛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儿童时期如果有脑血管畸形等问题,可能出现头痛症状,但相对较少见。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脑血管舒缩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头痛发生率可能略有不同。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发生脑血管疾病导致头痛的风险高。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脑血管痉挛的几率增加,也可能出现头痛。比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脑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头痛,进而可能提示脑血管存在潜在问题。
病史因素:有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病史的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头痛的风险高。例如,脑动脉瘤患者如果动脉瘤破裂,会突然出现剧烈头痛。
2.头晕
表现:脑供血不足是引起头晕的常见原因,患者可感觉头部昏沉、眩晕,可伴有视物模糊、耳鸣等症状。后循环缺血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常见类型,可引起头晕等症状。
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脑血管硬化、狭窄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儿童时期如果有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也可能出现头晕症状。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贫血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月经量大的女性,更容易因贫血出现头晕。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的人,脑血管调节功能紊乱,容易出现头晕。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的人群,如贫血等,也会出现头晕。
病史因素:有颈椎病病史的患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有低血压病史的患者,脑灌注不足,也容易出现头晕。
3.肢体无力
特点:脑梗死患者常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可伴有口角歪斜、流涎等症状。这是因为脑血管堵塞,相应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脑出血患者也可能出现肢体无力,多为突发的一侧肢体无力。
年龄因素:老年人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发生肢体无力的几率较高。儿童时期如果有脑血管畸形等导致脑出血,也可能出现肢体无力。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等症状。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的老年人,发生脑血管疾病导致肢体无力的风险高。比如,长期不运动的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发生脑梗死,出现肢体无力。
病史因素: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容易并发脑血管病变,出现肢体无力等症状;有高脂血症病史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高,容易发生脑梗死或脑出血,导致肢体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