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有感染性、过敏性、物理性等常见类型,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预防要保持清洁、保湿、避免接触过敏原、防晒,治疗需针对病因、对症、个体化,不同人群在各环节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皮肤病的定义
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功能,当皮肤及附属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时,就会引发各种皮肤病。
二、皮肤病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1.感染性皮肤病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儿童,好发于颜面、口周等暴露部位,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脓疱,易破溃结痂。科学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导致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例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多见于儿童,初期为红色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水疱,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寻常疣,表现为黄豆大小的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嗜皮肤和神经的特性,感染后会在体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复发为带状疱疹。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像体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好发于面、颈、躯干等部位,表现为环状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中心趋于消退。皮肤癣菌能产生角蛋白酶,分解角质蛋白,从而在皮肤表面定植和繁殖,引发炎症反应。
2.过敏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例如接触油漆后,接触部位出现红斑、肿胀、丘疹等,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其发病机制是接触物作为过敏原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会迅速引发炎症。不同年龄人群对过敏原的接触机会不同,儿童可能因接触玩具、衣物材质等发生接触性皮炎;成年人可能因工作接触化工原料等发病。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渗出;慢性期则皮肤肥厚、苔藓样变。湿疹的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易感性,环境中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洗涤剂等)可诱发或加重湿疹。不同年龄阶段的湿疹表现有所差异,婴儿湿疹多发生于头面部,儿童及成人湿疹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
3.物理性皮肤病
日光性皮炎:是皮肤接受过多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暴露部位红斑、水肿,严重时出现水疱,伴有疼痛。紫外线中的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可损伤皮肤细胞,引起炎症介质释放。不同年龄对日光的耐受不同,儿童皮肤较薄,对紫外线更敏感,更容易发生日光性皮炎;老年人皮肤老化,也可能因日光照射出现皮肤问题。
痱子: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使汗腺导管堵塞、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好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肥胖者等,表现为小丘疹、水疱或脓疱。高温高湿环境是痱子发生的主要诱因,儿童由于汗腺发育不完善,且活动量大、出汗多,更易长痱子;肥胖人群因皮肤褶皱处易出汗且不易散热,也易患痱子。
三、皮肤病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发病的时间、部位、症状特点,如皮疹是突然出现还是逐渐发生,有无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是否有接触特殊物质、服用特殊药物、处于特殊环境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询问家长患儿的喂养情况、既往疾病史等,因为儿童的皮肤病可能与饮食、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例如婴儿湿疹患儿可能有家族过敏史,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病因。
2.体格检查
观察皮肤损害的形态、大小、颜色、分布等情况。如感染性皮肤病的皮疹特点、过敏性皮肤病的皮疹分布等。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皮肤病的类型。例如体癣的环状红斑表现具有特征性,通过观察可初步怀疑体癣。
3.实验室检查
真菌学检查:对于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可采取病变部位的鳞屑、水疱液等进行真菌镜检或培养,以明确是否为真菌感染及真菌的种类。如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可确诊真菌感染。
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性皮肤病,可通过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检测过敏原,帮助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斑贴试验可用于检测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
四、皮肤病的预防措施
1.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皮肤,去除污垢和多余油脂,但要避免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不同人群的清洁频率有所不同,油性皮肤人群可适当增加清洁次数,干性皮肤人群则需减少清洁频率。儿童的皮肤娇嫩,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清洁剂,避免刺激皮肤。
2.注意皮肤保湿
使用合适的保湿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水分。特别是干性皮肤人群、老年人以及患有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的患者更应注重皮肤保湿。例如在干燥的季节,可使用含有甘油、凡士林等保湿成分的护肤品。儿童的皮肤角质层薄,水分易流失,也需要做好保湿工作,选择儿童适用的保湿产品。
3.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已知过敏原的人群,要尽量避免接触。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因接触宠物毛发等过敏,需注意避免;成年人可能因工作环境接触化学过敏原,要采取防护措施。
4.防晒措施
外出时采取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穿防晒衣、戴遮阳帽等。不同人群的防晒需求不同,儿童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防晒霜,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老年人皮肤老化,更易受紫外线伤害,需加强防晒。
五、皮肤病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感染性皮肤病,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如细菌感染选用抗生素,真菌感染选用抗真菌药物。例如脓疱疮由细菌感染引起,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治疗。对于过敏性皮肤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等。
2.对症治疗
对于有瘙痒症状的皮肤病,可使用止痒药物缓解患者不适。如外用炉甘石洗剂等。对于有渗出的皮肤病,可采用湿敷等方法处理,减少渗出。例如急性湿疹有渗出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
3.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治疗等更积极的治疗方案。
总之,皮肤病是一大类复杂的疾病,了解其定义、类型、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皮肤病相关问题,不同人群在皮肤病的各个环节都有其特殊的注意事项,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