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是腮腺的炎症,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好发于特定人群,有局部和全身表现,病因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组成部分,全身分布,肿大时局部和全身表现因病因不同而异,病因有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针对病因,不同人群患腮腺炎和淋巴结肿大各有特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腮腺炎
是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腮腺炎症,腮腺属于唾液腺,主要位于面颊部耳垂周围区域。例如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侵犯腮腺,导致腮腺肿大、疼痛等症状。
淋巴结
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全身都有分布,是呈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广泛存在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起到过滤淋巴液、抵御感染的作用。
二、临床表现差异
腮腺炎
局部表现:以腮腺区域的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通常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或触痛,张口、咀嚼尤其是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例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腮腺肿大明显时可影响面部外观,还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在38-40℃左右,发热持续时间不等,一般1-2周左右。
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流行性腮腺炎还可能引起并发症,如脑膜脑炎、睾丸炎(多见于青春期后男性)、卵巢炎(多见于女性)等,出现相应并发症的症状,如脑膜脑炎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抽搐等;睾丸炎可表现为睾丸肿胀、疼痛等。
淋巴结
局部表现:淋巴结肿大时,一般可以在体表摸到肿大的结节,质地、大小因病因不同而异。例如当局部有感染时,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可肿大,如咽部感染时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此时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可活动、有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而如果是淋巴结本身的肿瘤等病变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等。
全身表现:单纯淋巴结肿大如果是局部感染引起,全身症状可能不明显,仅在淋巴结肿大区域有相应表现;但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瘤等,可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发热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消瘦可表现为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盗汗可表现为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等。
三、病因不同
腮腺炎
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传播,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在集体场所如学校等容易引起流行。此外,其他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腮腺炎,但相对少见。
细菌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多继发于邻近组织的细菌感染,如口腔卫生不良、牙龈感染等,可导致化脓性腮腺炎,常见于成年人,尤其是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禁食的患者。
淋巴结
感染性因素:各种病原体感染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如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毒(如EB病毒、风疹病毒等)、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例如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可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出现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等。
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出现淋巴结肿大;恶性肿瘤转移,如乳腺癌可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肺癌可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等;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可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且常伴有发热、贫血、出血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区别
腮腺炎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腮腺区域的肿胀情况,触诊了解腮腺的质地、有无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清学检查可检测腮腺炎病毒抗体,如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唾液腺超声检查可观察腮腺的形态、结构,了解有无肿大、炎症等情况。
淋巴结
体格检查:医生触摸肿大的淋巴结,了解其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了解全身情况,如感染指标、肝肾功能等。淋巴结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是明确淋巴结病变性质的重要方法,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定是炎症性、肿瘤性还是其他性质的病变,对于鉴别淋巴结是良性还是恶性等具有关键作用;淋巴结超声或CT检查可更清晰地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有助于判断淋巴结病变的来源和性质等。
五、治疗原则差异
腮腺炎
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如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需要隔离,卧床休息,给予清淡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发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儿童用药需注意年龄等因素,优先非药物降温等)。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缓解症状。
细菌感染引起的腮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同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可进行切开引流等手术治疗(如化脓性腮腺炎形成脓肿时)。
淋巴结
感染性淋巴结肿大: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进行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例如细菌感染导致的颈部淋巴结炎,使用抗生素后淋巴结肿大可逐渐消退。
非感染性淋巴结肿大: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需要针对原发肿瘤进行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则根据具体疾病类型进行相应的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
腮腺炎:儿童是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尤其是流行性腮腺炎在儿童中易流行。儿童患腮腺炎时,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腮腺肿胀情况等,注意让儿童多休息,保证充足营养,由于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退热等对症治疗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的剂量和方法等进行,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淋巴结:儿童淋巴结相对较敏感,上呼吸道感染等容易引起颈部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家长发现儿童淋巴结肿大时,要观察淋巴结的变化情况,如果肿大不消退或伴有发热、疼痛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和卫生等情况,增强儿童免疫力。
老年人
腮腺炎:老年人患腮腺炎时,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可能更高。在诊断和治疗时要更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如是否有基础疾病等,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淋巴结:老年人淋巴结肿大时,要警惕恶性肿瘤转移等情况,因为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对于老年人淋巴结肿大,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