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选穴及注意事项。选穴包括局部选穴(攒竹、四白、下关等)、循经选穴(合谷、内庭等)、辨证选穴(风寒证用风池、风门;风热证用大椎、曲池;气血亏虚证用足三里、三阴交)。注意事项有操作规范(消毒、进针角度深度把控)、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年龄反应不同及有基础病者需谨慎)、术后护理(保持清洁、告知正常及异常反应)。
一、局部选穴
(一)主穴选择
1.攒竹穴
位置: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从解剖角度看,此处有额肌及眶上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侧支。针灸攒竹穴对于三叉神经痛的眼支疼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临床研究发现针刺攒竹穴能够调节局部神经的传导,缓解疼痛症状。
适用人群:一般成年患者均可适用,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解剖结构与成人有差异,且儿童配合度相对较低,需谨慎操作,由专业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适用。
2.四白穴
位置:在面部,眶下孔处,当眶下孔凹陷处。其深层有眼神经分支等结构,针刺四白穴对三叉神经痛的上颌支疼痛有较好的针对性。有研究表明,针刺四白穴可以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减轻疼痛相关的神经冲动传导。
适用人群:成年患者适用,儿童患者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谨慎操作,因为儿童眶下孔等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损伤。
3.下关穴
位置: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此处有咬肌、翼外肌等,深层有上颌动、静脉等,针刺下关穴对于三叉神经痛的下颌支疼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调整局部肌肉的紧张状态,改善神经受压情况,从而缓解疼痛。
适用人群:成年患者适用,儿童患者由于面部肌肉、骨骼等发育尚未完善,操作时需特别小心,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二、循经选穴
(一)阳明经选穴
1.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常用穴位。从经络理论来看,阳明经多气多血,针刺合谷穴可以调节阳明经气血,对于三叉神经痛具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合谷穴能够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减轻疼痛带来的炎症反应等。
适用人群:成年患者适用,儿童患者由于手部穴位操作需要更精准的手法,且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和配合度不同,需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适用并进行轻柔操作。
2.内庭穴
位置: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针刺内庭穴可以清泻阳明经热,对于阳明经气不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可以通过调节胃肠功能相关的经络气血,进而影响头面部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适用人群:成年患者适用,儿童患者足部穴位操作需谨慎,由专业医生根据儿童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三、辨证选穴
(一)风寒证选穴
1.风池穴
位置: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风寒证型的三叉神经痛多与风邪侵袭有关,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针刺风池穴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临床观察发现,针刺风池穴能够改善局部的气血运行,减轻风寒外袭导致的经络阻滞引起的疼痛。
适用人群:成年患者适用,儿童患者颈部肌肉、骨骼等发育尚未成熟,操作时要轻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2.风门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风门穴是祛风的要穴,对于风寒证型的三叉神经痛,针刺风门穴可以驱散风寒之邪,调整机体的卫外功能,从而缓解疼痛症状。它通过调节经络气血,使风寒之邪得以外散,经络通畅,疼痛减轻。
适用人群:成年患者适用,儿童患者操作时需特别谨慎,由专业医生判断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二)风热证选穴
1.大椎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对于风热证型的三叉神经痛,针刺大椎穴可以清泻风热之邪,调节人体的阳气,使风热之邪从阳经外泄,从而缓解疼痛。研究表明,针刺大椎穴能够影响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减轻风热引起的局部炎症和疼痛刺激。
适用人群:成年患者适用,儿童患者由于大椎穴所在部位的特殊性,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曲池穴
位置: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清热解表、疏通经络的功效。对于风热证型的三叉神经痛,针刺曲池穴可以清泻阳明经风热,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因风热侵袭阳明经导致的疼痛。它能够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适用人群:成年患者适用,儿童患者操作时要轻柔,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适用。
(三)气血亏虚证选穴
1.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强壮要穴。对于气血亏虚证型的三叉神经痛,针刺足三里穴可以补益气血,调理脾胃功能。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刺足三里穴能够促进脾胃运化,使气血充足,经络得养,从而缓解疼痛。现代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胃肠激素分泌等,进而影响全身的气血状态。
适用人群:成年患者适用,儿童患者由于足三里穴的操作需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2.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针刺三阴交穴可以补益气血,调补肝、脾、肾三脏。对于气血亏虚证型的三叉神经痛,通过针刺三阴交穴能够调节三脏的气血功能,使气血充足,经络通畅,达到止痛的目的。它可以影响内分泌系统等,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和气血运行。
适用人群:成年患者适用,儿童患者操作时需谨慎,由专业医生根据儿童情况进行操作。
四、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范
1.针灸操作前,医生需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避免感染。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消毒范围和手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消毒时要轻柔,范围适中。
2.针刺时要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深度。例如,针刺面部穴位时,进针角度和深度需严格把控,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儿童面部穴位操作更需精准,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二)患者个体差异
1.不同年龄患者对针刺的反应不同。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成熟,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与成人不同,在针刺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如出现哭闹、躁动等情况,需及时调整操作。
2.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年患者,针刺时要谨慎,避免因针刺引起应激反应导致病情变化。儿童患者如有先天性疾病等,操作前需全面评估。
(三)术后护理
1.针刺后要告知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叮嘱其家长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避免搔抓等。
2.告知患者针刺后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如局部轻度酸胀等,但如果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出血不止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儿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家长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