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麻风病的人在特定阶段具有传染性,传染性强弱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相关。

麻风病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长期密切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分泌物(如飞沫、汗液、鼻腔分泌物)传播,普通日常短暂接触传染风险较低。未经治疗的活动性麻风病患者,尤其是皮肤和黏膜有大量麻风杆菌的患者,传染性较强;而经过规范抗麻风病药物治疗2至3个月后,患者体内的麻风杆菌会大幅减少,传染性会显著降低甚至消失。
若发现身边有人出现皮肤麻木、红斑、结节、肢体畸形等疑似麻风病的症状,应提醒其及时前往专业的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既能保护患者健康,也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