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肝炎的一般治疗周期是3-6个月或者更久。
普通肝炎涵盖多种类型,如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急性甲型、戊型肝炎若病情较轻,通过保肝治疗、休息和饮食调理,多数患者可在3至6个月内康复;若病情较重,出现黄疸、肝功能明显异常,治疗周期会相应延长。酒精性肝炎患者需先戒酒,再进行保肝治疗,轻度患者治疗3至6个月可改善,重度患者或合并肝硬化时,需长期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周期较长,除药物治疗外,还需长期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周期可能超过6个月,甚至需数年管理。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肝脏影像学,监测病情变化。
若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肝功能持续异常,或出现腹胀、腹水、呕血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