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封堵有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包括膜周部、肌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在相应缺损大小、年龄及身体状况下可考虑;禁忌证有全身性感染、心内膜炎、重度肺动脉高压、严重心功能不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合并其他严重心脏畸形、未控制的出血性疾病等情况。
一、适应证
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年龄因素:对于大多数患儿,一般建议在1-5岁左右,但也需综合考虑患儿的身体状况等。若患儿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即使年龄较小也可能考虑封堵。例如,有研究表明,对于体重超过8kg,有左向右分流且肺血增多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可早期进行封堵治疗以避免影响生长发育。
缺损大小:一般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直径在3-14mm之间可考虑封堵,但也需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如直径在5-10mm左右的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较为常见的封堵适应证范围。
2.肌部室间隔缺损
缺损特点:肌部室间隔缺损若为单纯性、非多发性,且有左向右分流,直径大于3mm时可考虑封堵。对于位于肌部小梁部的缺损,当存在血流动力学意义时可进行评估。例如,部分肌部室间隔缺损虽然位置特殊,但如果引起了明显的心室水平分流,影响心脏功能时,符合封堵适应证。
患儿状态:如果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没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等,也可作为封堵适应证的考量因素。
3.嵴内型室间隔缺损
缺损情况: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直径在3-14mm左右,且无其他严重心脏畸形时可考虑封堵。此类缺损如果造成了明显的左向右分流,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就符合封堵的适应证。
患儿年龄与身体状况:对于年龄稍大一些,身体能够耐受手术的患儿,若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符合上述缺损大小等条件,可考虑封堵治疗。
二、禁忌证
1.感染因素
全身性感染:如患儿存在活动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全身感染性疾病时,不能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因为此时患儿身体抵抗力低下,手术易导致感染扩散,加重病情。例如,患儿有明显的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感染表现时,必须先控制感染后再评估是否能进行封堵手术。
心内膜炎:如果患儿已经患有心内膜炎,绝对禁忌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心内膜炎会导致心内膜表面有赘生物等病变,手术会进一步加重心内膜的损伤,引发严重并发症。
2.心脏结构与功能严重异常
重度肺动脉高压:当患儿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且已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时,即右向左分流为主,此时不能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因为封堵手术无法纠正已出现的右向左分流,反而可能加重病情。例如,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发现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且右心室压力接近或等于左心室压力时,属于重度肺动脉高压,禁忌封堵。
严重心功能不全:患儿存在严重的心力衰竭,经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善心功能时,不能进行封堵手术。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儿心脏本身的泵血功能已很差,手术创伤可能进一步加重心功能不全,导致生命危险。
3.其他情况
多发性室间隔缺损:如果室间隔缺损为多发性,且无法用一个封堵器进行有效封堵时,禁忌封堵。因为多发性缺损情况复杂,手术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合并其他严重心脏畸形:如患儿合并有严重的法洛四联症等其他复杂心脏畸形时,不能单纯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需要针对整体心脏畸形进行综合治疗,此时室间隔缺损封堵属于禁忌。
未控制的出血性疾病:患儿存在未控制的出血性疾病,如凝血功能严重异常等,手术中易出现大出血等情况,禁忌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