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与头皮糠疹在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方面存在不同。脂溢性皮炎是皮脂溢出部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头皮糠疹是马拉色菌引起的头皮角质层过度增生性疾病,与马拉色菌过度繁殖等有关;临床表现上脂溢性皮炎有相应部位不同表现,头皮糠疹主要局限头皮有特定鳞屑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各自特点;诊断鉴别各有依据;治疗分别以不同方式为主,预防也有相应注意事项,特殊人群需谨慎。
一、定义与病因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马拉色菌等真菌的定植与感染、皮脂分泌增多、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此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维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油性皮肤者相对更易患病。
头皮糠疹: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头皮角质层过度增生性疾病,主要与马拉色菌过度繁殖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对马拉色菌的易感性,一般多见于青少年和成人,无明显性别差异,油性发质人群相对更易发病。
二、临床表现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头皮部位常表现为头皮弥漫性红斑、灰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可伴有瘙痒,严重时可出现渗出、结痂、脱发等,病情慢性经过,时轻时重。面部受累多发生在眉弓、鼻唇沟等部位,表现为淡红色斑片,覆有细小鳞屑。胸背部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红斑,上覆油腻性鳞屑。
头皮糠疹:主要局限于头皮,表现为头皮出现弥漫性、灰白色、细小的糠秕样鳞屑,常呈弥漫性分布,鳞屑易脱落,可轻轻刮下,一般无明显红斑,瘙痒程度相对较轻,病情相对较稳定,通常不会出现渗出、结痂及脱发等严重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脂溢性皮炎:皮肤镜检查可见头皮有红斑、鳞屑,马拉色菌计数可能升高,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轻度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表现。
头皮糠疹:皮肤镜下可见头皮有大量糠秕状鳞屑,马拉色菌计数明显升高,一般无明显表皮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脂溢性皮炎主要根据皮脂溢出部位的红斑、油腻性鳞屑、瘙痒等临床表现结合病史进行诊断;头皮糠疹主要依据头皮弥漫性灰白色糠秕样鳞屑、马拉色菌感染等特点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脂溢性皮炎需与头皮银屑病鉴别,头皮银屑病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组织病理有特异性表现;还需与玫瑰糠疹鉴别,玫瑰糠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有母斑等特点。头皮糠疹需与石棉状糠疹鉴别,石棉状糠疹表现为头皮有厚积的灰白色鳞屑,呈石棉状,鳞屑紧贴头皮,不易刮除,毛发可呈簇状。
五、治疗与预防
治疗:脂溢性皮炎治疗以去脂、消炎、杀菌、止痒为原则,可使用含酮康唑、二硫化硒等成分的洗发水洗头,严重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等;头皮糠疹主要使用抗真菌洗发水洗头,抑制马拉色菌生长。
预防:脂溢性皮炎患者需注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使用温和的洗发水;头皮糠疹患者同样要注意头皮清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马拉色菌过度繁殖。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脂溢性皮炎需格外谨慎,尽量选择温和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用药需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用药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