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皮肤瘙痒的成因多样,包括皮肤干燥、过敏性皮肤病、系统性疾病、神经系统相关因素、寄生虫感染等。皮肤干燥因皮肤屏障破坏致水分流失引发;过敏性皮肤病由接触过敏原致免疫系统释放物质刺激神经末梢;系统性疾病如肾、肝、糖尿病等会因相应病理改变导致瘙痒;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致夜间瘙痒;疥疮、阴虱等寄生虫感染也会引起夜间剧烈瘙痒。应对需针对不同成因,如皮肤干燥要避免频繁洗澡、选合适产品并保湿等,过敏性皮肤病要避开过敏原,系统性疾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神经系统问题要调节生活及情绪,寄生虫感染要就医后消毒并用药等。
应对:避免频繁洗澡,控制水温在37℃-40℃,选择温和的沐浴产品。洗澡后及时涂抹具有保湿功效的护肤品,如含甘油、凡士林等成分的身体乳,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40%-60%)。
过敏性皮肤病
成因:接触过敏原是常见原因,如床上用品的尘螨、动物毛发、某些化纤材质的睡衣等。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启动过敏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例如,对尘螨过敏的人群,夜间接触尘螨后,皮肤会出现瘙痒、红斑等症状。
应对:定期清洗更换床上用品,选择纯棉材质的贴身衣物。避免饲养宠物或让宠物进入卧室。如果怀疑是过敏引起,可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后尽量避免接触。
系统性疾病
肾脏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体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会沉积在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瘙痒。同时,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钙磷代谢紊乱,也会加重瘙痒症状。研究表明,约50%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且夜间更为明显。
肝脏疾病: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患者,由于胆汁淤积,胆盐沉积在皮肤会引起瘙痒。另外,肝脏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因素也参与了瘙痒的发生。有研究发现,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中皮肤瘙痒的发生率较高,且夜间瘙痒症状突出。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损伤神经末梢,导致神经病变,引起皮肤瘙痒。此外,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等并发症,也会加重瘙痒。据统计,约10%-30%的糖尿病患者有皮肤瘙痒症状,其中夜间瘙痒较为常见。
应对:对于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导致的夜间皮肤瘙痒,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肾脏疾病患者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透析等治疗;肝脏疾病患者需针对病因进行护肝、退黄等治疗;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水平稳定在合理范围。
神经系统相关因素
成因: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对瘙痒的感知阈值降低,更容易出现夜间皮肤瘙痒。另外,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对瘙痒的调节,导致夜间瘙痒加重。有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群,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情绪稳定人群,且夜间瘙痒症状更显著。
应对:老年人要注意保持生活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对于有焦虑、抑郁情绪的人群,可通过心理疏导、听音乐、冥想等方式缓解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寄生虫感染
成因:疥疮是由疥螨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疥螨夜间活动频繁,在皮肤内挖掘隧道时会刺激皮肤引起剧烈瘙痒,尤其以夜间更为明显。阴虱也会导致夜间瘙痒,阴虱主要寄生在阴毛部位,叮咬皮肤后引起瘙痒。
应对:如果怀疑有寄生虫感染,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对于疥疮,需要将贴身衣物、床单等进行高温消毒(50℃以上30分钟可杀死疥螨),同时外用杀疥螨的药物。对于阴虱,要剔除阴毛,外用相关杀虫剂,并对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