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葡萄胎与部分性葡萄胎在病理特征上,前者绒毛水肿呈水泡状、弥漫性滋养细胞增生无胎儿等且核型多为二倍体父系来源,后者部分绒毛水肿有胎儿等且核型多数为三倍体;临床表现上前者停经后阴道流血多、子宫多大于停经周数等,后者阴道流血较轻、子宫大小多数相符或小于等;超声检查表现上前者宫腔无妊娠囊等呈落雪或蜂窝状且卵巢黄素化囊肿常见,后者宫腔有孕囊等且卵巢黄素化囊肿少见小;预后及随访中完全性葡萄胎恶变率高需严密随访避孕等,部分性葡萄胎恶变率低但也需随访避孕时间可适当缩短,不同年龄患者和有过病史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理特征
完全性葡萄胎:
大体检查可见绒毛水肿,呈水泡状,大小不一,形似葡萄,弥漫性滋养细胞增生,无胎儿及胚胎组织。其染色体核型多为二倍体,均来自父系,常见核型为46,XX,由一个空卵(无基因物质)与一个单倍体精子(23,X)受精,经自身复制为二倍体(46,XX);少数为46,XY,由两个单倍体精子(23,X和23,Y)同时与一个无基因物质的卵受精。
部分性葡萄胎:
大体检查可见部分绒毛水肿,胎儿或胚胎组织可见,滋养细胞增生程度较轻。染色体核型多数为三倍体,最常见的核型是69,XXY,是由一个正常卵子与两个精子受精,或由一个正常精子与减数分裂缺陷的卵子受精所致。
二、临床表现
完全性葡萄胎:
多数患者停经后阴道流血,一般在停经8-12周左右开始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时断时续,反复发生,偶可排出水泡状组织。子宫大于停经周数常见,约半数以上患者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质地变软,并伴有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部分患者出现子痫前期征象,如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但发生时间较正常妊娠早,症状也更明显。
部分性葡萄胎:
阴道流血情况相对完全性葡萄胎较轻,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多数相符或小于停经周数。一般无子痫前期征象,但也有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的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表现,若有胚胎或胎儿组织存在时,可听到胎心音或触及胎体。
三、超声检查表现
完全性葡萄胎:
超声检查显示子宫腔内无妊娠囊或胎儿结构,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回声区,则呈“蜂窝状”。双侧或一侧卵巢常可见囊肿形成,称为卵巢黄素化囊肿。
部分性葡萄胎:
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内有孕囊或胎儿结构,同时可见部分水泡状胎块,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多数相符或小于停经周数,卵巢黄素化囊肿较完全性葡萄胎少见且一般较小。
四、预后及随访
完全性葡萄胎:
完全性葡萄胎有10%-20%的恶变率,需严密随访hCG,一般每周一次,直至连续3次正常,然后每月一次持续至少6个月,之后每半年一次,共随访2年。在随访期间应严格避孕,首选避孕套避孕。年龄大于40岁、hCG水平异常升高(>100000U/L)、子宫明显大于停经周数等为高危因素,恶变风险相对较高。
部分性葡萄胎:
部分性葡萄胎恶变率较低,约为2%左右,但仍需进行hCG随访,随访频率同完全性葡萄胎。部分性葡萄胎发生子宫外转移的情况极少,避孕时间可较完全性葡萄胎适当缩短,一般避孕6个月左右可考虑妊娠,但仍需密切监测。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年轻患者发生完全性葡萄胎时,在遵循随访要求的基础上,需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葡萄胎的诊断及后续随访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而老年患者由于恶变风险相对较高,更需严格遵循随访计划,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恶变情况。对于有过葡萄胎病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发生葡萄胎的风险较一般人群高,需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等相关评估,以更好地指导妊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