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癣是腹股沟等特殊部位的体癣,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原菌、感染途径、诊断及治疗与体癣有差异,股癣多由自身足癣等传播,局部清洁干燥,外用为主;体癣发于光滑皮肤任何部位,通过多种途径感染,治疗以抗真菌为主,需注意个人卫生等。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股癣:是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特殊部位的体癣。多见于臀部和大腿上内侧,但也常侵犯阴茎。男性居多,常与足癣有关,多汗潮湿、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易诱发。
体癣:是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的光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面、颈、躯干和四肢等暴露部位多见,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夏季高发,与接触污染的衣物、环境潮湿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差异
股癣:初期为红色丘疹、小水疱,逐渐向周围扩展成环状或半环状斑片,边界清楚,边缘隆起,炎症明显,有脱屑,中心趋于消退。由于患处透气性差、易摩擦,瘙痒通常较为剧烈,病情迁延可导致局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儿童股癣表现可能不典型,症状相对较轻,边界可能不如成人清晰。
体癣:典型损害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而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境界清楚,边缘不断向外扩展,中央趋于消退,形成环状或多环状。体癣的皮疹形态多样,可因发病部位、病程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发生在面部的体癣,由于皮肤相对细嫩,炎症反应可能相对较轻,鳞屑较薄;而发生在四肢等部位的体癣,若搔抓明显,可能出现抓痕、苔藓样变等。
三、病原菌及感染途径
病原菌:两者的病原菌大多相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皮肤癣菌。
感染途径:
股癣:多由自身其他部位的癣病(如足癣)传播而来,男性由于会阴部通风较差、出汗多等因素,更容易通过接触被污染的内裤等而感染;此外,与患癣病的宠物密切接触也可能导致股癣,儿童若与患病宠物接触,也有感染股癣的风险。
体癣: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患病动物(如猫、狗等)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感染,比如共用毛巾、衣物等。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等,由于环境潮湿且多人接触,也是体癣的易感染场所,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因接触这些污染环境而发病。
四、诊断方法
股癣: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如腹股沟等部位的环状皮疹、脱屑等,结合真菌镜检或真菌培养来确诊。真菌镜检可在皮损边缘刮取鳞屑,镜下找到菌丝或孢子即可明确诊断;真菌培养则能进一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儿童进行真菌镜检时操作需更轻柔,避免造成过多损伤。
体癣:同样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再结合真菌学检查。对于体癣,真菌镜检和培养也是主要的诊断手段,通过观察皮疹特点及真菌学结果来与其他类似皮肤病(如银屑病、玫瑰糠疹等)鉴别。例如玫瑰糠疹通常有母斑,皮疹走向与皮纹一致等特点,可与体癣相区分。
五、治疗原则
股癣:治疗上首先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如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等)、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等)药物。由于腹股沟部位皮肤较为娇嫩,外用药物时要注意避免刺激。儿童使用抗真菌药物需选择安全性高的剂型,如乳膏等,且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密切观察皮肤反应。严重的股癣或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时,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但儿童口服抗真菌药物需谨慎评估利弊。
体癣:治疗原则与股癣类似,也是以抗真菌治疗为主。外用药物是首选,根据体癣的部位、皮疹特点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如果体癣面积较大、外用药物效果欠佳或反复发作,也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对于患有癣病的宠物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不同年龄患者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需综合考虑,儿童更倾向于相对温和且有效的外用药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