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电图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发作时可现暂时性ST-T改变,静息时部分患者心电图正常,有局限性,如存在假阴性、非特异性改变情况,还需结合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其他检查综合诊断,不同人群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意义有别。
一、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表现及意义
1.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
当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时,心电图常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性的ST-T改变。例如,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时,面向缺血部位的导联可出现ST段压低(≥0.1mV),T波倒置等改变。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复极异常,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出相应的ST-T变化。不同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出现缺血时,ST-T改变的导联也有所不同,比如左前降支供血区域缺血时,可能出现胸前导联的ST-T改变;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缺血时,可能出现Ⅱ、Ⅲ、aVF导联的ST-T改变等。
2.静息时的心电图
部分冠心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可以是正常的。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处于非发作期,心肌没有明显的缺血表现。但如果患者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会有相应的病理性Q波形成,以及ST-T的动态演变恢复等表现。病理性Q波的出现提示心肌已经发生了坏死,是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的特征性改变之一,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相应心肌区域坏死,心肌除极向量发生改变而形成。
二、心电图检查的局限性
1.假阴性情况
有些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一些轻度心肌缺血的患者,在心电图检查时可能表现为正常。这可能是因为心肌缺血的程度较轻,或者心肌缺血发作的时间短暂,在心电图检查时没有捕捉到相应的改变。例如,一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病情稳定、未发作心绞痛时,心电图可能完全正常。
2.非特异性改变
心电图上的ST-T改变并非冠心病所特有,其他一些情况也可能导致类似的改变。比如,心肌病、心肌炎、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都可能引起ST-T改变,这就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等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判断,不能单纯依据心电图的ST-T改变就确诊冠心病。
三、冠心病的其他辅助检查及综合诊断
1.动态心电图(Holter)
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对于捕捉到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发作的心肌缺血情况有很大帮助。如果患者有胸痛等疑似心绞痛的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未记录到异常,动态心电图可能会发现相应的ST-T改变,从而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例如,患者在活动后出现胸痛,动态心电图在活动后记录到ST段压低等心肌缺血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就更支持冠心病的诊断。
2.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和程度等情况。当心电图等检查提示有冠心病可能时,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对于心电图有ST-T改变等可疑冠心病表现的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清楚地看到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狭窄,以及狭窄的严重程度,从而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群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心电图的非特异性改变可能更常见,需要更全面地结合其他检查;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有时更容易被忽视,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心电图结果;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生风险较高,更需要重视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的监测。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等病史的人群,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也需要更加密切关注是否有异常表现,以便早期发现冠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