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时因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致收缩期左向右分流产生湍流而有杂音,其杂音有部位、响度、性质特点,不同大小缺损杂音表现不同,可与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杂音鉴别,杂音是诊断室间隔缺损重要体征,需结合心脏超声明确诊断并据情况定治疗方案,关注患儿相关情况保障健康。
杂音的特点
部位:室间隔缺损的杂音部位多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伴有震颤。这是因为该部位对应室间隔缺损的解剖位置,异常血流在此处产生的湍流最易被检测到。
响度:杂音的响度与缺损大小有关,一般来说,缺损较大时,分流量大,湍流更明显,杂音响度较响,可达到3/6级以上;缺损较小者,分流量小,杂音响度相对较轻,多为2/6级左右。
性质:多为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这是由于收缩期左心室向右心室的分流持续存在,整个收缩期都有异常血流产生湍流,所以呈现全收缩期的特点,而且血流的湍流性质使得杂音听起来比较粗糙。
室间隔缺损的不同情况与杂音表现
小型室间隔缺损
小型室间隔缺损时,分流量较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轻。此时杂音可能不是很典型,响度较轻,可能仅为2/6级左右的收缩期杂音,而且可能在一些情况下不易被发现,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心肺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杂音表现不典型,但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逐渐出现一些典型表现。对于小型室间隔缺损的患儿,要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心脏杂音的变化,因为部分小型室间隔缺损有自行闭合的可能。
中型室间隔缺损
中型室间隔缺损分流量中等,杂音相对较明显,为3/6级左右的粗糙全收缩期杂音,同时可能伴有心前区的震颤。患儿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因为长期的左向右分流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正常供应等。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缺损情况以及心脏功能。
大型室间隔缺损
大型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大,左向右分流显著,此时患儿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心脏杂音响度较响,可达3/6级以上,而且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多,还可能伴有肺动脉高压相关表现,后期杂音特点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压力升高,左向右分流量减少,杂音可能会减轻,但此时病情往往更为严重,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等情况的风险增加。
室间隔缺损杂音与其他疾病杂音的鉴别
与房间隔缺损杂音鉴别
房间隔缺损的杂音部位多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响度一般较轻,多为2/6-3/6级左右,而室间隔缺损杂音部位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性质为粗糙全收缩期杂音;而且房间隔缺损主要是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室间隔缺损不同,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可以清晰鉴别两者的缺损部位、分流方向等情况。
与肺动脉瓣狭窄杂音鉴别
肺动脉瓣狭窄的杂音部位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响度可较响,但是性质与室间隔缺损不同,肺动脉瓣狭窄杂音是由于肺动脉瓣口狭窄导致血流通过受阻产生的,而室间隔缺损是分流产生的杂音,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肺动脉瓣的结构以及室间隔的情况,从而准确鉴别。
室间隔缺损杂音的临床意义
室间隔缺损杂音是诊断室间隔缺损的重要体征之一,但不能仅依靠杂音来确诊,还需要结合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心脏超声可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数目等情况,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发现心脏杂音,尤其是怀疑室间隔缺损时,应及时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如缺损大小、症状表现等,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如观察等待、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由于其生理特点不同,杂音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在儿童时期发现室间隔缺损杂音,要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活动耐力等情况,及时干预,保障患儿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