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指成年人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低于60mmHg的状态,分生理性(体质性、体位性)和病理性(继发性)。症状有轻中重度之分,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通过测血压、实验室及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诊断。
低血压的分类
生理性低血压
体质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较弱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多与遗传、体质瘦弱等因素有关。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可能仅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偏低,对健康影响较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度运动以增强体质。例如,一些身材较为瘦弱的年轻女性,可能存在体质性低血压,但身体并无其他异常表现。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血压明显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人体体位改变时,血管的调节功能不能及时适应,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常见于长时间卧床、突然起身的人群,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镇静催眠药等)的人。例如,老年人在晨起突然站起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
病理性低血压
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如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肺结核等)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血压降低。例如,患有严重心肌梗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功能不全,进而引起血压下降;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减缓,也可能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低血压的症状表现
轻度低血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头晕、乏力,在长时间站立后症状可能会稍微明显一些,一般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中度低血压: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头晕、视物模糊、心慌、气短等症状,在活动后症状可能会加重。例如,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就会感到明显的气短、头晕,需要停下来休息。
重度低血压:可能会出现晕厥、休克等严重情况,患者会突然晕倒,意识丧失,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危及生命。例如,一些因大出血等原因导致重度低血压的患者,如果不能迅速得到治疗,就可能陷入休克状态,出现皮肤苍白、尿量减少、神志不清等一系列严重表现。
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影响
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心脏功能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低血压,尤其是体位性低血压。例如,老年人在夜间起床时,由于体位变化较快,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女性在青春期后到更年期前,体质性低血压相对较为常见,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如雌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对血压有一定影响。而男性在某些疾病状态下更容易出现病理性低血压。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过度劳累、长时间站立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导致生理性低血压。例如,一些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如教师、售货员等,由于长时间站立,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病史因素: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发生病理性低血压的风险较高。例如,有过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出现血压异常降低的情况。
低血压的诊断与检查
诊断:医生会通过测量血压来诊断低血压,包括测量卧位、坐位和站立位的血压。同时,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情况,以初步判断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低血压。
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以排查是否存在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能导致低血压的疾病。例如,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是否有贫血情况,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明确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
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对于怀疑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低血压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了解心脏节律情况,心脏超声检查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等。例如,心脏超声可以查看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心肌的运动情况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导致的低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