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症状,包括与月经周期相关及非周期的盆腔痛,排便时和排便后的疼痛、便秘或腹泻等排便相关症状,累及相关部位的性交痛、泌尿系统症状,还会影响生育功能,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需特别关注。
一、疼痛症状
(一)盆腔痛
1.周期性盆腔痛: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盆腔疼痛,多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月经来潮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缓解,可持续整个经期。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也会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盆腔腹膜等组织,引起疼痛。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周期性盆腔痛。
2.非周期性盆腔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非月经周期的盆腔隐痛,这种疼痛可能持续存在,在性交、排便等情况下可加重。这是由于异位病灶持续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盆腔组织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即使非月经周期也会有疼痛感觉。
二、排便相关症状
(一)排便痛
1.排便时肛门疼痛:患者在排便过程中会感到肛门部位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这是因为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受到粪便的刺激,在排便时病灶与粪便摩擦或压迫周围神经,从而引起疼痛。例如,当粪便通过直肠时,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疼痛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疼痛信号传导至大脑,患者就会感觉到排便痛。
2.排便后疼痛持续:有些患者在排便结束后,疼痛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是因为直肠内的压力变化以及粪便对病灶的刺激在排便后仍有残留影响,使得疼痛感受器持续受到刺激,疼痛不能立即缓解。
(二)排便习惯改变
1.便秘: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影响直肠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出现便秘症状。异位病灶的存在可能会压迫直肠,使直肠的空间变小,粪便通过受阻,从而引起便秘。例如,病灶较大时,会对直肠腔造成机械性梗阻,影响粪便的正常排出,导致患者排便困难,大便干结。
2.腹泻: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症状。这是因为异位病灶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黏膜的敏感性增高,肠道蠕动紊乱,从而引起腹泻。例如,异位组织释放的一些炎症介质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腹泻发生。
三、其他症状
(一)性交痛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如果累及直肠阴道隔等部位,在性交时,由于阴茎的撞击等刺激,会引起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性交过程中或性交后出现,会影响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例如,研究发现约30%-40%的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性交痛。
(二)泌尿系统症状
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侵犯膀胱等泌尿系统相关组织时,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血尿。这是因为异位病灶压迫或侵犯膀胱,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导致膀胱刺激症状和可能的黏膜损伤出血。例如,异位组织生长在膀胱壁附近,随着病灶的增大,会对膀胱产生压迫,影响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从而出现上述泌尿系统症状。
(三)生育相关症状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导致不孕。这是因为异位病灶会影响盆腔内的环境,如破坏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卵巢的排卵和黄体功能等,从而干扰受孕过程。例如,有研究显示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孕发生率较正常女性明显升高。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带来的生育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表现上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生育相关症状;有长期盆腔炎病史的女性患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时,症状可能会更复杂;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疼痛等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合并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特别关注病灶对妊娠过程的影响以及孕期症状的管理,因为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病灶的生长和症状的表现,需要在妇产科和妇科医生的共同监测下进行处理,以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