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是占比超九成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病因未完全明确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年龄增长患病率渐升中年前男性患病风险略高更年期后女性渐近男性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是影响因素有家族病史及患其他疾病人群需关注其危害是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受损预防需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调节及定期监测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目前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多种因素有关,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方面,若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个体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环境因素包括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
血压的判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处于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处于80-89mmHg之间为正常高值血压,属于高血压的前期状态,需要引起重视,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发展为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人群特点
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在中年以前,男性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但在更年期后,女性患病率逐渐接近男性。这可能与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
高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过高(如超过6克)会使体内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大,从而升高血压。例如,有研究表明,高盐饮食地区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低盐饮食地区。
过量饮酒:长期过量饮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酒精会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而且长期饮酒还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
肥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堆积较多)的人群,体内脂肪组织增多,会释放多种激素和炎症因子,影响血管的正常调节功能,增加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一般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肥胖程度,BMI≥28kg/m2为肥胖,这类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比正常BMI人群(18.5-23.9kg/m2)高很多。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堆积,同时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引发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相关: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其遗传易感性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血压变化,定期测量血压,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另外,一些患有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的人群也可能继发高血压,但这里主要说的是原发性高血压,不过这些基础疾病的存在也会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管理产生影响。
原发性高血压的危害及预防
危害:长期的原发性高血压如果控制不佳,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例如,会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会导致肾功能受损,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还会影响眼底血管,导致视力下降等。
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减少油脂和糖分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取。
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每周2-3次的哑铃锻炼等,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增强心血管功能。
戒烟限酒:戒烟,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1克酒精相当于10ml啤酒、25ml葡萄酒、15ml38度白酒)。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定期监测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高盐饮食、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测量血压,一般建议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以便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并及时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