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精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遗精包括青少年发育阶段因生殖系统成熟精液储存达量及长期无性生活时精液积聚排出;病理性遗精与局部病变(如生殖系统炎症、局部刺激)和全身性疾病(如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有关,可通过观察频率和伴随症状判断是否正常,需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作息规律、穿着舒适、适度运动)及及时就医检查(如精液常规等)来应对,频繁且伴不适的病理性遗精需就医明确病因后治疗,青少年遗精异常家长应带其就医并普及性知识。
一、生理性遗精的情况
(一)青少年发育阶段
处于青春期的男性,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睾丸会不断产生精子,当精囊储存的精液达到一定量时,就可能会出现遗精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一般每月遗精1-2次属于正常范围,与性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此阶段男性身体在不断成长发育,性器官功能逐渐完善,无需过度担忧。
(二)长期没有性生活
男性如果长时间没有性生活,精囊内精液积聚到一定程度,也会通过遗精的方式排出体外,这是身体自身调节精液平衡的一种表现,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情况在有规律性生活后通常会有所改善。
二、病理性遗精的原因
(一)局部病变
1.生殖系统炎症:
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炎症刺激会导致生殖器官充血,使遗精的发生频率增加。例如前列腺炎时,炎症因子刺激前列腺组织,影响其正常功能,可能引发遗精。精囊炎时,精囊受到炎症影响,精囊壁充血、水肿,容易导致精液排出异常,出现频繁遗精。
附睾炎也可能引起病理性遗精,附睾发生炎症后,会影响精子的储存和运输等功能,进而可能导致遗精情况出现。
2.局部刺激:
内裤过紧、被子过厚过重等局部刺激因素,会对阴茎产生压迫或摩擦,从而诱发遗精。比如穿着紧身内裤,会使阴茎持续受到压迫,增加遗精的发生几率;睡觉时盖厚重的被子,身体与被子之间的摩擦等也可能刺激阴茎引发遗精。
(二)全身性疾病
1.慢性疾病: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慢性肝炎等,会使身体体质下降,机体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遗精。以肺结核为例,长期患病会使身体处于虚弱状态,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影响,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引发遗精。
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遗精。神经衰弱会使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对低级性中枢的调控能力减弱,从而容易出现遗精现象。患者往往还会伴有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会影响激素的分泌和调节,进而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导致遗精。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干扰体内正常的内分泌平衡,影响生殖相关激素的水平,引发遗精等生殖系统异常表现。
三、如何判断遗精是否正常
可以观察遗精的频率、伴随症状等。如果遗精频率过于频繁,如一周数次甚至更多,或者遗精时伴有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等不适症状,就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导致,应及时就医检查。例如,一个月内遗精次数超过8次,且伴有身体明显不适,就需要进一步排查病因。
四、应对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内分泌平衡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减少遗精可能有帮助。青少年应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也应尽量保证6-7小时的有效睡眠。
2.穿着舒适:选择宽松、透气的内裤,避免过紧的衣物对生殖器官造成压迫;睡觉时注意被子不要过厚过重,减少局部刺激因素。
3.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等,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维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二)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遗精频繁且伴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精液常规检查、前列腺液检查、性激素水平检测、泌尿系统超声等,以明确病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如果是生殖系统炎症引起的遗精,可能需要进行抗炎治疗;如果是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则需要针对内分泌疾病进行治疗。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应关注其遗精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带其就医,同时要给予正确的性知识普及,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