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精索静脉曲张的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外治、针灸推拿等方法,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及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中药内服分瘀血阻络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肝肾亏虚型用精索静脉曲张方;外治有熏洗、外敷;针灸推拿包括体针、耳针、推拿等手法,不同人群治疗需谨慎调整。
一、中药内服治疗
(一)辨证论治
1.瘀血阻络型
多因外伤或久站久坐致瘀血阻滞精索脉络,常见阴囊坠胀疼痛,痛有定处,精索静脉迂曲成团,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法,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现代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助于缓解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局部瘀血状态。
2.肝肾亏虚型
多见于久病体弱或年老之人,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表现为阴囊坠胀隐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弱。治以补益肝肾、通络散结,方用精索静脉曲张方(由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当归、丹参等组成)。研究发现,补益肝肾的药物可以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功能,改善生殖系统的内环境,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殖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中药外治
(一)中药熏洗
常用药物有丹参、红花、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通络之品。通过熏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阴囊局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精索静脉的瘀血状态。熏洗时需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皮肤,对于皮肤过敏者应慎用。一般每日熏洗1-2次,每次20-30分钟,长期坚持可能对精索静脉曲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二)中药外敷
可将一些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研成粉末,用醋或酒调制成糊状,外敷于阴囊部位。例如,以大黄、芒硝等药物外敷,大黄能清热泻火、活血化瘀,芒硝可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两者合用对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阴囊肿胀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外敷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
三、针灸推拿治疗
(一)针灸
1.体针
选取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太冲等穴位。关元、气海为任脉穴位,可补益元气;肾俞为肾之背俞穴,能补肾壮阳;三阴交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太冲为肝经原穴,可疏肝理气。通过针刺这些穴位,起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对精索静脉曲张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针刺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2.耳针
取睾丸、内分泌、肾上腺等耳穴。耳针通过刺激耳穴来调节机体的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刺激这些耳穴可以起到调节生殖系统功能、改善精索静脉曲张相关症状的作用。一般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患者可自行按压,以达到持续刺激的目的。
(二)推拿
可采用揉按阴囊、搓摩腹股沟等手法。揉按阴囊时,用手掌轻轻揉按阴囊,力量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揉按5-10分钟;搓摩腹股沟则用双手掌面交替搓摩腹股沟部位,约10-15分钟,通过这些手法促进局部气血流通,缓解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不适。但推拿时手法要轻柔,对于阴囊皮肤有破损、感染等情况的患者不宜采用推拿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精索静脉曲张相对较少见,若发生,中医治疗时应更加谨慎。中药内服需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和药性,避免使用过于峻猛的药物。针灸推拿治疗时,要选择轻柔的手法,且要取得患儿的配合,避免因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引起患儿的抵触情绪。同时,要密切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肝肾亏虚等本虚之象,在中医治疗时要注重补益肝肾的基础上进行通络等治疗。中药内服时要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的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外治时要注意皮肤的耐受性,由于老年人皮肤较为干燥、敏感,熏洗、外敷时更要严格控制药物温度和接触时间,防止皮肤损伤。针灸推拿治疗时,手法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导致患者不适。
(三)女性相关特殊情况
虽然精索静脉曲张主要发生在男性,但在中医整体观念下,女性若因相关脏腑功能失调出现类似气血不畅等情况,在借鉴男性精索静脉曲张中医治疗思路时,要结合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妊娠等情况。例如,在使用中药时要考虑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的影响,针灸推拿时要根据女性的身体状况调整穴位选择和手法力度,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