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检查用于子宫癌排查,包括妇科双合诊初步了解子宫情况;影像学检查有经腹部和经阴道B超观察子宫及附件等,MRI更精确显示病变范围等;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HPV检测用于筛查,TCT查细胞异常,HPV检测高危型;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宫颈活检和子宫内膜活检,是确诊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经腹部B超:通过腹部超声探头检查子宫及附件情况,可清晰显示子宫的形态、大小、宫腔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等。一般在患者憋尿后进行检查,使膀胱充盈,推开肠管,从而更清楚地观察子宫。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B超检查的具体操作和观察重点可能有所差异。年轻女性如果怀疑子宫病变,B超可以帮助发现是否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常增厚等情况;更年期女性由于子宫结构可能发生一定变化,B超也能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子宫癌相关的形态改变。
经阴道B超:将超声探头放入阴道内进行检查,图像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观察子宫肌层、子宫内膜等情况,尤其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经阴道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对于未婚女性等不宜进行经阴道检查的情况,则只能选择经腹部B超。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仔细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回声等情况,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不均匀回声等异常,需进一步排查子宫癌的可能。
MRI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更精确地显示子宫癌灶的范围、肌层浸润深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一些B超或其他检查怀疑有子宫病变,但需要更详细评估的患者,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例如,当初步判断子宫有病变,但不清楚病变是否已侵犯子宫肌层深层或周围组织时,MRI能清晰呈现这些细节,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操作流程基本一致,但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关注相应的病变细节。
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检查,可发现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变化,如是否存在癌细胞或癌前病变细胞等。一般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TCT检查,不同年龄的女性筛查频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21-29岁的女性可以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30-65岁的女性可以联合HPV检测,每5年进行一次。如果TCT检查发现异常细胞,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特制的刮板采集宫颈细胞,操作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采集的细胞要足够,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HPV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主要是检测是否感染了高危型HPV,因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杂交捕获法等。HPV检测可以与TCT检查联合进行,对于子宫癌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女性感染HPV的风险不同,年轻女性感染HPV的几率相对较高,但多数为一过性感染,而年龄较大的女性如果感染高危型HPV且持续存在,需要更加重视,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排查子宫癌等病变。
病理组织学检查
宫颈活检:当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常时,需要进行宫颈活检以明确是否存在癌变。医生会在宫颈可疑病变部位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活检的部位和数量会根据病变情况而定。例如,如果阴道镜下发现宫颈有多个可疑病灶,可能会在不同部位进行多点活检。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活检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基本相同,但年轻女性相对恢复可能较快一些。活检后要避免性生活和盆浴一段时间,防止感染,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复诊,以了解病理检查结果。
子宫内膜活检:对于怀疑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需要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可以通过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内膜吸取术等方法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诊断性刮宫是用刮匙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能明确子宫内膜是否有癌变以及病变的类型等。不同年龄的女性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时,操作过程略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准确的病理诊断依据。例如,更年期女性子宫内膜可能相对较薄,刮宫时需要更加轻柔操作;而生育年龄女性如果怀疑有子宫内膜病变,刮宫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损伤子宫。病理检查结果是确诊子宫癌的金标准,医生会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来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