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包括细胞学检查(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HPV检测(高危型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宫颈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TCT可初步筛选病变人群,HPV检测能发现高危型感染风险,阴道镜检查可发现可疑病变并取活检,宫颈活检和宫颈管搔刮术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情况,均对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
一、细胞学检查
1.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
原理及操作:通过采集宫颈表面及宫颈管内的细胞,经处理后制成薄层涂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其能够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如是否存在异形细胞等。大量研究表明,TCT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初步筛选出可能存在病变的人群。一般适用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都可进行该检查,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应定期进行TCT检查。
意义:若TCT检查发现异常细胞,如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等,需进一步进行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癌前病变。
二、HPV检测
1.高危型HPV检测
原理及操作:人乳头瘤病毒(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如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等检测宫颈样本中是否存在高危型HPVDNA。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HPV检测都有重要意义,尤其是30岁以上的女性,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感染HPV后发生癌前病变的风险可能增加。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混乱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感染高危型HPV的风险更高,应定期进行HPV检测。
意义:高危型HPV阳性的女性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显著升高,若HPV检测阳性,需要结合TCT等检查进一步评估宫颈情况。例如,高危型HPV16、18型的持续感染与宫颈高度病变的相关性极强,若检测出这两种亚型阳性,更应引起重视,进一步进行阴道镜等检查。
三、阴道镜检查
1.检查原理及操作
阴道镜检查是将阴道镜镜头置于阴道和宫颈表面,通过放大倍数观察宫颈上皮和血管的形态变化。医生会用3%-5%醋酸溶液涂抹宫颈,观察醋酸白上皮的情况,还会用卢戈氏碘液染色,观察碘不着色区域。对于TCT或HPV检查异常的女性,通常会进行阴道镜检查。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可能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比如年轻女性若有高危HPV感染且TCT异常,也需要通过阴道镜来明确宫颈病变情况。生活方式不健康、有HPV感染史等女性是阴道镜检查的重点人群。
意义:阴道镜检查可以发现肉眼不易察觉的宫颈病变,在可疑病变部位取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来确诊是否为癌前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例如,在阴道镜下看到醋白上皮、镶嵌、点状血管等可疑病变表现时,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能准确判断宫颈是否存在癌前病变以及病变的分级,如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等。
四、病理学检查(宫颈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
1.宫颈活检
操作及意义:在阴道镜引导下,对宫颈可疑病变部位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宫颈组织是否存在癌前病变以及病变的具体类型。对于任何怀疑有宫颈病变的女性,只要病情需要都可能进行宫颈活检,尤其是经过TCT、HPV、阴道镜检查后高度怀疑有病变的女性。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都可能因为宫颈异常而需要进行宫颈活检,比如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等症状的女性,通过宫颈活检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癌前病变。病理检查结果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金标准,能准确判断病变细胞的异型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等,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宫颈管搔刮术
操作及意义:用刮匙刮取宫颈管内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主要用于了解宫颈管内是否存在病变,因为有时候宫颈表面的病变可能不典型,而宫颈管内可能存在隐匿的病变。对于一些宫颈表面活检结果不明确,但临床高度怀疑有病变的女性,需要进行宫颈管搔刮术。例如,当宫颈表面活检提示低度病变,但临床症状或其他检查提示可能有更高级别病变时,通过宫颈管搔刮术可以进一步明确宫颈管内的情况,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宫颈癌前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