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肿胀的原因包括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原因有阴道炎症(霉菌性、滴虫性、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局部皮肤病变(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其他局部刺激(卫生巾化纤内裤过敏、尿液粪便刺激);全身原因有糖尿病、黄疸、维生素A、B缺乏、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不明原因外阴瘙痒。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
一、局部原因
1.阴道炎症
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者。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炎症刺激可导致外阴肿胀。相关研究表明,白色念珠菌在阴道内环境改变时大量繁殖,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出现外阴瘙痒肿胀等表现。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性生活是主要传播途径。患者会出现外阴瘙痒、灼热感,白带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炎症累及外阴时可引起肿胀。阴道毛滴虫可消耗阴道内糖原,破坏阴道酸碱平衡,刺激外阴阴道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混合感染,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外阴轻度瘙痒或灼热感,也可能出现肿胀情况。阴道内优势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导致外阴阴道炎症表现。
2.外阴局部皮肤病变
外阴硬化性苔藓:多见于40岁左右妇女,也可发生在幼女。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皮肤变薄变白、干燥皲裂,晚期出现性交困难,病变累及外阴可导致肿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性激素缺乏等因素有关,局部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影响了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瘙痒肿胀等症状。
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多见于中青年妇女,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局部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搔抓后可出现肿胀。长期搔抓、摩擦等刺激是常见诱因,局部皮肤的神经末梢受刺激后引起瘙痒,搔抓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肿胀。
3.其他局部刺激
卫生巾、化纤内裤过敏:部分女性对卫生巾中的某些成分或化纤内裤的材质过敏,接触外阴后可引起局部过敏反应,出现外阴瘙痒、肿胀。不同个体的过敏体质差异导致对外界物质的反应不同,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症介质引起局部炎症表现。
尿液、粪便刺激:尿瘘患者长期尿液刺激外阴,或肛瘘患者粪便偶尔污染外阴,均可引起外阴炎症,出现瘙痒肿胀。尿液中的尿素等成分、粪便中的细菌等刺激外阴皮肤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二、全身原因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阴道内糖原含量增加,酸度增高,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繁殖,容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出现外阴瘙痒肿胀。高血糖环境也会影响局部神经末梢的功能,导致瘙痒感觉异常,同时高血糖状态下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
2.黄疸
黄疸患者血中胆盐含量升高,沉积于外阴皮肤,可引起外阴瘙痒,严重时可出现外阴肿胀。胆盐刺激外阴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瘙痒,同时局部皮肤可能因代谢等问题出现肿胀表现。
3.维生素A、B缺乏
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外阴皮肤也会受累,出现瘙痒、肿胀;维生素B缺乏可导致外阴皮肤炎症,引起瘙痒肿胀。维生素对维持皮肤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缺乏时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和修复功能受损,容易发生炎症反应。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女性可能出现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升高可引起全身瘙痒,包括外阴瘙痒,严重时外阴可因搔抓等出现肿胀。妊娠期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胆汁的代谢,导致胆汁酸在体内蓄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进而可能导致外阴肿胀。
5.不明原因外阴瘙痒
部分患者外阴瘙痒肿胀原因不明,可能与心理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等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外阴皮肤的感觉和免疫状态,导致瘙痒肿胀等症状出现。
如果出现外阴瘙痒肿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幼女等,在处理时需更加谨慎,孕妇要考虑胎儿的安全,幼女要注意避免不适当的检查和治疗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