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家族史等)、体格检查(有心脏及其他体征)和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显示缺损等,心导管检查在必要时进行);其X线表现因缺损大小不同而异,小型缺损心脏轻度增大等,中型缺损心脏中度增大等,大型缺损心脏明显增大等且晚期可现肺动脉高压表现。
一、室间隔缺损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阶段患儿室间隔缺损相关表现可能不同,新生儿及婴儿期若存在室间隔缺损,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这与心脏功能受影响,机体营养供应不足有关;儿童期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较同龄儿童差,易疲劳等。
2.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室间隔缺损诊断的特异性差异,但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因个体差异在症状轻重等方面略有不同。
3.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缺氧环境相关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导致室间隔缺损,但如果患儿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可能与室间隔缺损引起的肺部血流改变有关,反复呼吸道感染会影响患儿健康,需在诊断中仔细询问相关生活相关的呼吸道感染等情况。
4.病史:需询问家族中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若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室间隔缺损的发病风险可能相对增高。
(二)体格检查
1.心脏体征:可闻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伴有震颤,这是室间隔缺损较典型的体征,由于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使左心室排血量增加,通过肺动脉瓣口的血流也增多,导致肺动脉瓣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
2.其他体征:严重室间隔缺损患儿可能有生长发育落后,体重不增,面色苍白等表现,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不全,影响全身营养供应。
(三)辅助检查
1.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室间隔缺损的重要方法,可直接显示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数目等。能清晰观察到室间隔上的回声失落,从而明确缺损情况,还可评估心室大小、心室壁厚度以及肺动脉压力等情况。例如,可测量缺损的直径大小,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缺损直径小于5mm的称为小型室间隔缺损,5-10mm为中型,大于10mm为大型。
对于不同年龄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操作相对简便,无辐射,可多次重复检查,能动态观察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
2.心导管检查:
当超声心动图诊断不明确时可考虑进行心导管检查。通过心导管可测定心室水平的血氧含量,若右心室血氧含量高于右心房,提示心室水平有左向右分流,有助于诊断室间隔缺损。还可测定肺动脉压力,了解肺动脉高压情况,对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但心导管检查是有创检查,有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二、室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
(一)小型室间隔缺损
1.心脏大小:心脏大小可正常或轻度增大,主要是左心室轻度增大,因为小型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量较小,对心脏大小影响不明显。
2.肺动脉段:肺动脉段轻度突出,这是由于有少量左向右分流,使肺动脉血流量轻度增加,导致肺动脉轻度扩张。
3.肺血管:肺血管纹理轻度增多、增粗,但一般无明显肺淤血表现,因为分流量小,肺循环血量增加不显著。
(二)中型室间隔缺损
1.心脏大小:心脏中度增大,左心室和右心室都可增大,左心室增大较明显,因为中量左向右分流使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逐渐出现左心室增大,随后右心室因肺循环血量增多而负荷增加,导致右心室增大。
2.肺动脉段:肺动脉段明显突出,由于较多的左向右分流,肺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肺动脉扩张显著。
3.肺血管:肺血管纹理明显增多、增粗,肺野充血,可见肺门舞蹈征,即肺门血管搏动增强,这是因为肺循环血量增多,肺门血管内血流冲击明显。
(三)大型室间隔缺损
1.心脏大小:心脏明显增大,以左心室和右心室增大为主,可伴有左心房增大,由于大量左向右分流,左心室、右心室及左心房都承受较大的容量负荷,导致心脏明显扩大。
2.肺动脉段:肺动脉段极度突出,大量左向右分流使肺动脉血流量极大增加,肺动脉高压形成,肺动脉扩张达到显著程度。
3.肺血管:肺血管纹理显著增多、增粗,肺野高度充血,晚期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表现为肺门动脉扩张,而外周肺血管纹理变细,呈残根状,这是因为肺动脉高压时,外周肺小动脉痉挛、狭窄,肺血流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