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皮肤病是一组以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皮肤病,常见神经性皮炎和慢性湿疹等。神经性皮炎多见于中青年,与神经精神因素相关,好发于颈部等部位,初期瘙痒后出现苔藓样变;慢性湿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可由急性湿疹转化或因多种诱因引起,好发于手等部位,皮肤粗糙肥厚伴苔藓样变等。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诊断依据临床表现,需与银屑病、扁平苔藓等鉴别。治疗上神经性皮炎外用或口服药物等,慢性湿疹根据病情阶段用药等;预防需保持心情、皮肤护理等,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定义
苔藓皮肤病是一组以皮肤苔藓样变(表现为皮肤增厚、皮嵴隆起、皮沟加深,形似苔藓)为特征的皮肤病。常见的苔藓皮肤病有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二、常见类型及特点
(一)神经性皮炎
1.好发人群与部位
多见于中青年,好发于颈部、肘部、骶尾部等部位。
与神经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2.皮肤表现
初期为局部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质地坚实,逐渐融合成片,皮肤增厚,纹理加深,形成苔藓样变,边界清楚。
(二)慢性湿疹
1.好发人群与诱因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可由急性湿疹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也可因接触过敏原(如某些化学物质、花粉、尘螨等)、慢性感染病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等因素引起。
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等部位。
2.皮肤表现
皮肤粗糙、肥厚,有苔藓样变,表面可有抓痕、结痂、色素沉着等,病情时轻时重,易复发。
三、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例如神经性皮炎可能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大脑皮层兴奋功能占优势时,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导致皮肤发生一系列反应;慢性湿疹则与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皮肤出现苔藓样变等改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依据临床表现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皮肤的形态、部位、病程等表现来初步判断。如神经性皮炎的典型苔藓样变皮损及好发部位,慢性湿疹的多形性皮损及易复发等特点。
2.辅助检查
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皮肤活检,以明确病理改变,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
(二)鉴别诊断
1.银屑病
银屑病的皮疹多为红斑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等部位,与苔藓皮肤病的苔藓样变表现不同,但有时需要通过皮肤活检等进行鉴别。
2.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的皮疹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可见Wickham纹,好发于手腕、前臂、下肢远端等部位,其皮疹特点与苔藓皮肤病有差异,可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五、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1.神经性皮炎治疗
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奈德乳膏等,能起到抗炎、止痒的作用;对于瘙痒剧烈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以缓解瘙痒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方法。
2.慢性湿疹治疗
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药物多根据病情阶段选择,如急性期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有渗出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糊剂等;慢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尿素软膏等;口服药物同样以抗组胺药物为主,病情严重时可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但需谨慎使用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二)预防
1.神经性皮炎预防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睡眠。注意皮肤护理,避免过度搔抓和热水烫洗等刺激,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2.慢性湿疹预防
注意寻找可能的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如明确对某些食物过敏,则避免食用相关食物;注意皮肤保湿,使用温和的护肤品;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洁。对于有慢性感染病灶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在治疗和预防时更要注意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对儿童皮肤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护理,防止儿童搔抓皮肤加重病情,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皮肤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在治疗时要综合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