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是妊娠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等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的异常妊娠状态,分类有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低置胎盘,病因与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胎盘异常、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有关,临床表现为妊娠晚期无痛性阴道流血、贫血及休克,诊断靠超声等,对母儿有产后出血、植入性胎盘、产褥感染等影响及早产、胎儿窘迫等影响,处理原则有期待疗法及终止妊娠(剖宫产术、阴道分娩),高龄孕妇和有剖宫产史孕妇需加强产检等注意事项。
前置胎盘是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的一种异常妊娠状态。
前置胎盘的分类
完全性前置胎盘:又称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到达宫颈内口,但未覆盖宫颈内口。
低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小于20mm,但未达到宫颈内口。
前置胎盘的病因
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手术,可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使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扩大面积,延伸至子宫下段,导致前置胎盘。例如有过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相对较高。
胎盘异常:胎盘面积过大,如双胎妊娠胎盘面积较大,可延伸至子宫下段;胎盘形态异常,如副胎盘,也可能附着于子宫下段近宫颈内口处。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受精卵到达宫腔时,滋养层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继续下移植入子宫下段,从而形成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妊娠晚期无痛性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较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称为“警戒性出血”;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出血量较少;部分性前置胎盘的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介于两者之间。
贫血及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孕妇贫血,贫血程度与出血量相关。大量出血时,孕妇可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增快微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诊断
超声检查:是诊断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可清楚显示子宫壁、胎盘、胎先露部及宫颈的位置,并根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确定前置胎盘的类型。一般在妊娠28周后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胎盘位置。
磁共振成像(MRI):对前置胎盘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一般不作为首选,主要用于超声检查受限或诊断不明确时。
前置胎盘对母儿的影响
对母体的影响
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的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分娩后子宫下段肌组织收缩力较差,不易将胎盘剥离面的血窦有效压缩闭合,导致产后出血较多。
植入性胎盘: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可导致胎盘剥离不全而发生产后大出血,甚至需要切除子宫。
产褥感染:胎盘剥离面靠近宫颈外口,细菌易经阴道上行侵入胎盘剥离面,加上多数孕妇因反复出血导致贫血,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产褥感染。
对胎儿的影响
早产:前置胎盘孕妇为避免大出血多需提前终止妊娠,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存活率降低。
胎儿窘迫:孕妇反复阴道流血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出现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
前置胎盘的处理原则
期待疗法:适用于妊娠<34周、胎儿体重<2000g、胎儿存活、阴道流血量不多、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治疗期间需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保持孕妇心态平静,给予镇静、止血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纠正贫血,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
终止妊娠
剖宫产术:是处理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适用于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及边缘性前置胎盘估计出血多或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阴道分娩:适用于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胎盘,胎儿为头位,临产后产程进展顺利且估计出血量少,可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但在分娩过程中需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阴道流血情况,一旦发生大出血应立即剖宫产。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相对较高,且孕期并发症较多,在孕期应加强产前检查,密切监测胎盘位置及孕妇身体状况,一旦出现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有剖宫产史的孕妇: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增加,孕期需早期进行超声检查明确胎盘位置,在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尽量减少宫腔内操作,一旦出现阴道流血要立即就医,评估病情并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