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溃疡期护理包括多方面:创面评估要观察不同患者创面大小、深度等情况;创面清洁需选合适溶液并按操作方法清洁;创面换药要选合适敷料并严格无菌操作换药;局部减压要定时变换体位并借助辅助工具;营养支持要评估营养并制定合理营养方案,满足不同患者营养需求以促进创面愈合。
一、创面评估
1.观察创面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都要仔细观察压疮溃疡期创面的大小、深度、潜行情况、创面的色泽(如是否有坏死组织的黑色、黄色,新鲜肉芽组织的红色等)以及有无感染征象(如脓性分泌物、异味等)。例如,长期卧床且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其压疮溃疡期创面评估时更要关注是否合并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风险更高。
儿童患者的压疮溃疡期创面评估需更加细致,要考虑儿童皮肤薄嫩等特点,观察创面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等炎症反应的早期表现。
二、创面清洁
1.选择合适清洁溶液
根据创面情况选择清洁溶液,常用的有0.9%氯化钠溶液等。对于清洁程度一般的创面,0.9%氯化钠溶液可起到简单清洁、冲洗创面异物等作用。对于有轻度感染迹象的创面,可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冲洗,但要注意避免对正常组织的过度刺激。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下,如儿童患者,应尽量选择刺激性小的清洁溶液,以减少患儿的不适。
对于老年患者,皮肤相对干燥,在清洁时要注意清洁溶液的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皮肤。
2.清洁操作方法
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蘸取清洁溶液,从创面周围向创面中心轻轻擦拭。对于溃疡较深的创面,可使用无菌冲洗器缓慢冲洗,但压力要适中,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在操作过程中,要遵循无菌原则,防止创面二次感染。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卧床的患者,操作时要注意体位的调整,确保患者舒适且便于操作。
三、创面换药
1.敷料选择
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敷料。对于渗液较少的浅度溃疡创面,可选用水胶体敷料,它能提供湿性愈合环境,促进创面愈合。对于渗液较多的创面,可选用藻酸盐敷料,其吸收渗液能力较强。对于有感染风险或已感染的创面,可选用含银离子敷料,银离子具有抗菌作用。在考虑患者因素时,儿童患者由于皮肤娇嫩,应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贴合性好的敷料;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要选择固定良好且不易脱落的敷料。
2.换药操作
换药时再次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揭开旧敷料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强行揭除导致创面出血或疼痛加剧。将新敷料覆盖在创面上,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进行合适的裁剪和固定。对于压疮溃疡期患者,要注意保持敷料的完整性和清洁性,定期观察换药后创面的变化情况。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换药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避免因操作刺激引起患者不适导致血压、心率等波动。
四、局部减压
1.体位变换
定时为患者变换体位是重要的局部减压措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变换体位的频率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一般每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可采用翻身、改变肢体位置等方式;老年患者可根据身体状况,一般每2小时左右变换体位一次,变换体位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粗暴动作,防止加重皮肤损伤。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伏案工作后卧床的患者,在变换体位时要注意评估其身体耐受情况。对于有骨折等病史的患者,变换体位时要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避免引起疼痛和损伤加重。
性别因素方面,女性患者在变换体位时可能需要考虑胸部等部位的特殊情况,男性患者则要注意腰部等部位的保护。可以使用翻身枕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变换体位,确保受压部位充分减压。
五、营养支持
1.营养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年龄、性别、体重、饮食习惯、病史等。例如,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评估其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问题,要评估其营养摄入是否能够满足创面愈合的需求;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的患者,其营养支持方案需要根据肾功能等情况进行调整。
2.营养方案制定
根据营养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一般来说,压疮溃疡期患者需要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对于能够正常进食的患者,鼓励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对于不能正常进食或营养不良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肠内营养制剂或肠外营养支持。在考虑患者生活方式时,对于素食者等特殊饮食偏好的患者,要调整营养方案以确保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例如,素食者可通过摄入豆类、坚果等植物性食物来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