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致有益菌受抑、妊娠时激素等变化、糖尿病患者高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免疫功能受抑、穿紧身化纤内裤致局部温湿度适宜真菌繁殖、使用含特定成分避孕药、不洁卫生习惯、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胃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可传播至阴道等,不同人群因各自相关因素易患该病。
一、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原理:广谱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抑制部分有益菌,比如阴道内的乳酸杆菌。乳酸杆菌是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菌群,它能通过产酸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当乳酸杆菌被抑制后,阴道内环境的酸碱度等平衡被打破,就容易导致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大量繁殖引发霉菌性阴道炎。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连续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女性,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使用的人群。
人群特点:一般是因病情需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不限年龄性别,但免疫力正常或略低的人群都可能涉及,像因细菌感染长期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成年女性较为常见。
二、妊娠状态
原理: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为念珠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阴道局部的免疫力会有所下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孕妇成为霉菌性阴道炎的高发人群。例如,临床统计显示,约75%的女性在妊娠期间会出现霉菌性阴道炎的相关症状。
人群特点:主要是处于妊娠期的女性,包括各个孕期的孕妇,由于孕期特殊的生理变化,使得她们比非孕期女性更容易受到霉菌性阴道炎的困扰。
三、糖尿病患者
原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阴道内环境的糖分也随之升高,这种高糖环境适合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而且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往往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进一步增加了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的风险。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霉菌性阴道炎的概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数倍。
人群特点:各类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等不同类型的患者,不限年龄性别,但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病。
四、免疫抑制剂使用者
原理:免疫抑制剂会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得身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就容易趁机侵入阴道并大量繁殖。比如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异反应的患者,这类人群发生霉菌性阴道炎的几率明显增加。
人群特点:主要是因疾病治疗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包括器官移植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等,不限年龄性别。
五、穿着紧身化纤内裤
原理:紧身化纤内裤透气性差,会使阴道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升高,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例如,长时间穿着紧身化纤内裤的女性,阴道局部环境改变,增加了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风险。
人群特点:各类喜欢穿紧身化纤内裤的人群,不限年龄性别,但年轻女性中因追求时尚穿着此类内裤的相对较多。
六、使用避孕药
原理:部分避孕药中的成分可能会影响阴道内的菌群平衡,改变阴道的酸碱度等环境,从而为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创造条件。有相关研究指出,长期使用某些含特定成分避孕药的女性,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有所上升。
人群特点:长期使用避孕药的女性,不限年龄性别,但处于生育期有避孕需求且选择避孕药作为避孕方式的女性较易涉及。
七、不洁的卫生习惯
原理:不注意外阴清洁,如不经常清洗外阴、不勤换内裤等,会导致阴道局部滋生大量细菌和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例如,外阴局部污垢积聚,容易破坏阴道正常微生态,引发霉菌性阴道炎。
人群特点:各类卫生习惯不佳的人群,不限年龄性别,但卫生习惯较差的女性相对更易患病,比如一些不注重个人卫生的成年女性。
八、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
原理: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会严重削弱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使得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容易在阴道内定植和繁殖。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较重需要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的患者,发生霉菌性阴道炎的风险极高。
人群特点:因病情需要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限年龄性别,但患有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较为常见。
九、胃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
原理:当胃肠道存在假丝酵母菌感染时,假丝酵母菌可能会通过肠道-阴道的途径传播到阴道,从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比如肠道内的白色念珠菌可以通过肛门周围的皮肤黏膜蔓延至阴道,导致阴道感染。
人群特点:有胃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病史的人群,不限年龄性别,但既往有胃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且未彻底治愈的患者更易出现这种传播引发的霉菌性阴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