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的检查方法包括妇科检查(双合诊或三合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激素水平测定)、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不同年龄女性在各检查中的关注点、注意事项等有所不同,各项检查可分别从不同方面辅助判断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
一、妇科检查
1.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
意义:通过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可以直接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情况,了解有无肿物、压痛、异常增大等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可能病因,如子宫肌瘤可触及子宫增大、质硬、有结节等;子宫腺肌病可触及子宫均匀增大、质硬且有压痛等。不同年龄女性妇科检查重点略有不同,青春期女性需注意有无处女膜异常等导致的出血情况,育龄期女性要重点排查妊娠相关疾病及妇科炎症等,围绝经期女性则需警惕恶性肿瘤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指标及意义:血常规可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了解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如果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存在失血导致的贫血,而异常子宫出血可能是导致失血的原因之一。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血红蛋白值不同,儿童、女性与男性有所差异,例如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一般为110-150g/L,低于110g/L则提示贫血,需进一步查找出血原因纠正贫血。
2.凝血功能检查
指标及意义: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凝血功能异常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情况可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发现。不同年龄人群凝血功能指标正常范围略有差异,新生儿与成人的凝血指标也有不同,例如新生儿的凝血酶原时间相对较长等,通过该检查可排查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3.激素水平测定
指标及意义:常用的有性激素六项(包括雌二醇、孕酮、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等。通过测定激素水平可以了解内分泌功能是否正常,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雄激素升高、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比值异常等;围绝经期女性常出现雌激素波动、孕激素缺乏等情况,这些激素水平的异常都可能导致异常子宫出血。不同年龄阶段激素水平有其正常的波动范围,青春期女性激素水平处于逐渐发育完善过程中,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逐渐下降等,通过激素水平测定能辅助判断异常子宫出血是否与内分泌失调相关。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意义:超声检查是异常子宫出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经阴道超声对子宫、附件的观察更为清晰,可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内膜厚度、有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宫腔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等情况。例如子宫内膜息肉在超声下可表现为宫腔内高回声团块;黏膜下子宫肌瘤可看到宫腔内有不均质回声等。不同年龄女性超声检查的具体关注点有差异,青春期女性要注意子宫发育情况及有无卵巢肿瘤等,育龄期女性重点排查妊娠相关超声表现及妇科常见疾病,围绝经期女性则要警惕子宫内膜病变等。
2.磁共振成像(MRI)
意义:对于一些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MRI可进一步提供更详细的盆腔结构信息,有助于发现子宫肌层病变、宫腔病变等。例如对于子宫腺肌病深部浸润、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等的判断,MRI比超声更具优势。但MRI检查相对费用较高,一般在超声等初步检查后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年龄人群进行MRI检查时需注意防护等情况,例如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考虑磁场对身体的影响等。
四、宫腔镜检查
1.意义:宫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明确有无宫腔内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等。通过宫腔镜可以直观地看到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并可在直视下进行活检,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不同年龄女性进行宫腔镜检查时需注意时机及操作规范,青春期女性进行宫腔镜检查要谨慎,充分评估适应证和风险;育龄期女性若怀疑宫腔内病变则可适时进行;围绝经期女性若有异常子宫出血且其他检查不能明确病因时可考虑宫腔镜检查。
五、诊断性刮宫
1.意义:诊断性刮宫适用于已婚女性,尤其是年龄较大、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通过刮宫可以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子宫内膜病变的性质,如是否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等。不同年龄女性诊断性刮宫的操作注意事项不同,青春期女性一般不轻易行诊断性刮宫,若需进行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育龄期女性刮宫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刮宫损伤子宫内膜;围绝经期女性刮宫时要警惕子宫穿孔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