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牛皮癣即头皮银屑病,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可致其发病,有特定皮损特征、瘙痒及对头发影响,通过临床表现等诊断,需与脂溢性皮炎、头癣鉴别,局部治疗有外用糖皮质激素等,系统治疗适用于重症,光疗可选用,不同人群治疗有差异,患者日常需避诱发因素防复发加重。
病因机制
遗传因素:遗传在头部牛皮癣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那么个体患头部牛皮癣的风险会增加。研究表明,多个基因与银屑病的易感性相关,这些基因参与了免疫系统的调节等过程,当遗传背景存在时,机体的免疫状态更容易被触发而发病。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异常是头部牛皮癣发病的关键。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失调,会导致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这些炎症因子会刺激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使得头皮表皮细胞更新速度加快,正常表皮更替时间约为28天,而头部牛皮癣患者头皮表皮更替时间可缩短至3-4天,从而出现红斑、鳞屑等典型表现。
环境因素
感染因素:链球菌感染可能诱发头部牛皮癣。当人体发生链球菌性扁桃体炎等感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可能会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头部牛皮癣的发生或加重。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可能影响头部牛皮癣的发生和发展。精神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例如精神压力大时,体内的皮质醇等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干扰免疫系统,促使头部牛皮癣发作。
外伤:头皮的外伤,如抓伤、擦伤等,也可能诱发头部牛皮癣,这被称为Koebner现象,即外伤部位容易出现与原发皮疹相同的皮损表现。
临床表现
皮损特征:头皮处可见边界清楚的红斑,上面覆盖有厚层银白色鳞屑,鳞屑易于刮除,刮除鳞屑后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为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可见点状出血,这是头部牛皮癣较典型的三联征表现。
瘙痒症状: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瘙痒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瘙痒较为剧烈,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尤其是在病情活动期。
对头发的影响:由于头皮上有鳞屑和炎症,可能会导致头发成团,不易梳理,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头发脱落,但一般为可逆性的,当头部牛皮癣病情得到控制后,头发可逐渐恢复生长。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即头皮典型的红斑、鳞屑表现,再结合病史等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皮肤活检,皮肤活检可见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上方表皮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等典型的银屑病病理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头皮脂溢性皮炎:也可出现头皮红斑、鳞屑,但鳞屑一般较薄,呈黄色油腻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头发一般不会呈束状,而头部牛皮癣患者的头发可呈束状排列。
头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除了头皮有红斑、鳞屑外,还可伴有断发、脱发等表现,真菌镜检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治疗与管理
局部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所以一般适用于短期局部使用,且面部、皮肤薄嫩处要慎用。
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搽剂等,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分化,从而改善头部牛皮癣的症状,一般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可能会引起局部刺激症状。
煤焦油制剂:具有抗增生、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可使用煤焦油洗剂等清洗头皮,但可能会有异味,且长期使用需要注意其潜在的致癌风险等。
系统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局部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系统用药,如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但这类药物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监测不良反应。
光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是头部牛皮癣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紫外线照射头皮,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调节免疫系统。但光疗需要注意保护眼睛等部位,且可能会有晒伤等不良反应。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在治疗上也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优先选择温和、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头部牛皮癣对外观的影响,在治疗时除了考虑病情控制外,也会注重美容效果;男性患者则可能根据自身的生活方式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头部牛皮癣病史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头皮外伤等,以减少病情复发或加重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