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可引发心力衰竭相关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律失常相关症状如心悸、头晕黑矇,还会有咳嗽咳痰、腹胀等其他症状,不同症状在表现形式、性别差异、生活方式影响及病史影响上各有特点。
一、症状表现
(一)心力衰竭相关症状
1.呼吸困难
表现形式:早期可能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气促,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重者可伴有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需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这是由于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所致。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可能出现此类症状,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因为儿童心脏功能储备相对较差,肺循环淤血时更容易影响呼吸功能。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心脏负担加重,可能会使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
生活方式影响:体力活动增加、情绪激动等会诱发或加重呼吸困难,而休息可缓解。有扩张型心肌病病史的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少呼吸困难的发作。
病史影响:有扩张型心肌病病史且心功能已受损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更易出现且程度可能更重。
2.乏力
表现形式: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紊乱,能量产生不足所致。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出现乏力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不愿玩耍等。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月经、妊娠等生理阶段可能因身体负担变化而使乏力感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影响:过度劳累会加重乏力症状,而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缓解乏力。患者应注意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病史影响:病史较长、心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乏力症状更明显。
3.水肿
表现形式:多见于下肢,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即按压水肿部位后会出现凹陷,且不易迅速恢复。严重时可累及全身,出现腹水、胸水等。这是由于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体液潴留所致。不同年龄患者水肿表现相似,但儿童水肿可能因皮肤较薄等因素,水肿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情况下可能因循环系统变化影响水肿程度。
生活方式影响:长时间站立或坐位会加重下肢水肿,患者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抬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
病史影响:心功能不全较严重的患者水肿更易出现且程度更重。
(二)心律失常相关症状
1.心悸
表现形式:患者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心前区不适等。可由各种心律失常引起,如早搏、心动过速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不同年龄患者均可出现心悸症状,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家长可能发现其玩耍时突然安静、精神不佳等情况。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生理阶段可能因内分泌变化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影响心悸症状。
生活方式影响:饮酒、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可诱发或加重心悸,患者应注意避免这些不良生活习惯。
病史影响:有心律失常病史或心肌病病情较重的患者心悸更易发作。
2.头晕、黑矇
表现形式: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晕厥。这是由于心律失常导致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脑供血不足所致。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发生,儿童出现此类症状需高度重视,因为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正常活动。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脑供血不足可能因血压等变化而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影响:突然改变体位等可能诱发头晕、黑矇,患者应注意缓慢改变体位。
病史影响:心律失常严重的患者头晕、黑矇等症状更易出现。
(三)其他症状
1.咳嗽、咳痰
表现形式: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多为白色泡沫痰,合并肺部感染时可出现脓性痰。这是由于肺循环淤血,气道分泌物增多所致。不同年龄患者均可出现,儿童患者咳嗽可能不典型,需仔细观察。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影响: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呼吸道症状,患者应戒烟。
病史影响: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更明显。
2.腹胀
表现形式:患者可出现腹部胀满不适,这是由于胃肠道淤血,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胃肠道积气、积液所致。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食欲下降、腹部膨隆等。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影响: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加重腹胀,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进食产气多的食物。
病史影响:心功能不全导致胃肠道淤血严重的患者腹胀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