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肿胀瘙痒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过敏因素及其他因素。感染因素有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在特定情况下大量繁殖引发,育龄女性多见,糖尿病患者风险高)、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引起,各年龄段女性可发病,性活跃期更易感染)、细菌性阴道病(阴道菌群失调所致,育龄女性多发,与性生活紊乱等有关);过敏因素有接触性过敏(接触某些物质过敏,过敏体质女性易发生)、药物过敏(服用药物过敏,有药物过敏史者风险高);其他因素包括外阴局部皮肤病变(外阴湿疹因多种内外因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常见;外阴营养不良病因不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女性相对多见)、全身性疾病影响(糖尿病患者因血糖等因素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且加重瘙痒,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出现;黄疸患者因胆盐沉积刺激神经末梢致外阴瘙痒,各种原因黄疸患者均可出现)。
一、感染因素
(一)霉菌性阴道炎
1.发病机制:由假丝酵母菌引起,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少量假丝酵母菌,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时,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例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高,适合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抑制了其他细菌生长,也会导致假丝酵母菌过度生长。
2.人群特点:多见于育龄女性,与女性生理结构有关,阴道与外界相通,且局部温暖潮湿,易滋生病原体。糖尿病女性患者由于自身代谢异常,发生霉菌性阴道炎的风险高于非糖尿病女性。
(二)滴虫性阴道炎
1.发病机制: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经性交直接传播或间接传播(如公共浴池、浴盆、游泳池、坐式马桶等)。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温度25-40℃、pH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得以繁殖,引起炎症发作。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性活跃期女性更易感染,因为此阶段性生活相对频繁,增加了传播机会。
(三)细菌性阴道病
1.发病机制: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其他厌氧菌大量繁殖。阴道内pH值升高,正常的阴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从而引发外阴肿胀瘙痒等症状。
2.人群特点:多见于育龄女性,与性生活紊乱、多个性伴侣等因素有关,性生活频繁会改变阴道内环境,增加患病风险。
二、过敏因素
(一)接触性过敏
1.发病机制:外阴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后发生过敏反应,如使用不合格的卫生巾、卫生护垫、化纤内裤等。这些物质中的某些成分作为过敏原,引起局部变态反应,导致外阴肿胀瘙痒。
2.人群特点:有过敏体质的女性更易发生,不同个体对不同物质的过敏反应不同,一些女性可能对卫生巾中的香料、化纤内裤的材质过敏。
(二)药物过敏
1.发病机制:服用某些药物后引起外阴过敏反应,如口服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累及外阴皮肤时出现肿胀瘙痒症状。
2.人群特点:有药物过敏史的人群发生风险高,不同药物过敏发生的时间不同,有的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有的则在数天后出现。
三、其他因素
(一)外阴局部皮肤病变
1.外阴湿疹
发病机制: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发病。外阴湿疹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等。
人群特点: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常见,与外阴局部皮肤潮湿、易受摩擦等因素有关,长期久坐、不注意外阴清洁的女性更易发生。
2.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白色病变)
发病机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变白、增厚或萎缩,伴有外阴肿胀瘙痒,瘙痒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女性相对多见,遗传因素可能在年轻女性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二)全身性疾病影响
1.糖尿病
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阴道内糖原含量增加,酸度增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容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从而出现外阴肿胀瘙痒症状。同时,糖尿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可导致外阴皮肤感觉异常,也会加重瘙痒感。
人群特点: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若血糖控制不佳,都有发生外阴肿胀瘙痒的风险,且女性糖尿病患者较男性更易出现外阴相关症状,因为女性生理结构特殊。
2.黄疸
发病机制:黄疸患者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沉积于外阴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外阴瘙痒,可伴有外阴皮肤黄染,同时可能出现全身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等表现。
人群特点:各种原因引起黄疸的患者均可出现外阴瘙痒,如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患者,不同病因导致的黄疸,其发生机制相似,均与胆盐沉积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