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无明显不适,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关联不大;病理性盆腔积液有下腹疼痛(程度性质因病情而异,育龄等女性及相关病史、不良生活方式者易出现)、腰骶部酸痛(病情轻重表现不同,盆腔炎症等致积液者易出现,劳累等可诱发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量、质地变化,年龄大、不洁性生活、不良生活方式者易出现)、月经紊乱(月经量、周期异常,育龄有相关病史及围绝经期女性易出现)、发热(部分患者可发热,盆腔感染严重致积液者易出现,年龄小、有免疫缺陷病史者风险高)等症状。
一般无明显不适:生理性盆腔积液多发生在女性排卵后或早孕期,通常是少量的积液,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自觉症状。例如,正常排卵时,卵泡破裂后少量的卵泡液会积聚在盆腔最低处,即直肠子宫陷凹,这种情况下多数女性没有特殊的感觉,对日常生活和健康通常不会造成影响,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可自行吸收。
与年龄、生活方式关联:对于青春期女性,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的生理性盆腔积液较为常见,一般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等;对于育龄期女性,排卵等生理过程引发的生理性盆腔积液也多是短暂且不引起明显症状的,生活方式一般也不会对其产生特殊的不良影响导致症状加重,多数能自然消退。
无特殊病史相关症状:有正常月经周期、无盆腔相关基础疾病等情况的女性,生理性盆腔积液通常不会带来不适症状。
病理性盆腔积液症状
下腹疼痛
疼痛程度与性质:患者可感到下腹坠胀、疼痛,疼痛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例如,由盆腔炎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炎症刺激盆腔组织,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的下腹部隐痛,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疼痛可能会加重。有些较为严重的情况,疼痛可能比较剧烈,呈坠痛或刺痛感。
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关联:育龄期女性相对更易发生与盆腔炎等相关的病理性盆腔积液而出现下腹疼痛症状;有不洁性生活史、既往有盆腔手术史、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等)的女性,发生病理性盆腔积液导致下腹疼痛的风险更高。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盆腔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引发病理性盆腔积液及下腹疼痛。例如,长期久坐的女性,盆腔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发炎症,增加病理性盆腔积液的发生几率和下腹疼痛的可能性。
腰骶部酸痛
表现及程度:患者常感觉腰骶部酸胀、疼痛,这种酸痛可能会向下腹部放射。病情较轻时,可能只是在劳累后有轻微的腰骶部不适;病情较重时,腰骶部酸痛较为明显,影响日常活动,例如行走、站立时间稍长就会感觉不适加重。
与相关因素关联:对于患有盆腔炎症导致病理性盆腔积液的女性,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只要存在盆腔炎症,就可能出现腰骶部酸痛症状。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术后恢复不佳引发盆腔炎症进而出现病理性盆腔积液时,腰骶部酸痛的症状可能会比较突出。生活中过度劳累、长时间站立等情况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腰骶部酸痛的感觉。
阴道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特点:患者阴道分泌物量较平时增多,质地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可呈脓性、黏液性等。例如,盆腔炎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常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能有异味,颜色也可能异常,如发黄等。
与相关因素关联:年龄较大的女性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有妇科炎症病史,更容易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况。有不洁性生活史的女性,感染相关病原体导致盆腔炎症引发病理性盆腔积液时,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往往比较明显。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不经常更换内裤、不注意外阴清洁等,也会增加阴道分泌物增多以及病理性盆腔积液发生的风险。
月经紊乱
具体表现: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紊乱等。例如,盆腔内存在病理性积液,影响了盆腔的正常生理环境,可能会干扰卵巢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月经出现异常。一些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等情况。
与年龄、病史关联:育龄期女性如果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导致病理性盆腔积液,就比较容易出现月经紊乱的情况;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病史的女性,发生病理性盆腔积液时也更可能伴随月经紊乱的症状。对于围绝经期女性,本身内分泌处于不稳定阶段,若出现病理性盆腔积液,也更容易出现月经方面的紊乱表现。
发热
发热情况:部分病理性盆腔积液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不同程度升高,如低热(体温在37.3-38℃)或中度发热(体温在38.1-39℃)等。例如,由盆腔脓肿引起的病理性盆腔积液,患者往往会有比较明显的发热表现,体温可能较高,同时还可能伴有寒战等症状。
与相关因素关联:有盆腔感染且感染较为严重导致病理性盆腔积液时,发热的可能性较大。年龄较小的女性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严重盆腔感染引发病理性盆腔积液出现发热的风险相对较高;有免疫缺陷病史的女性,在发生盆腔感染导致病理性盆腔积液时,更容易出现发热且发热可能较为顽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