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诊断需依据诊室、动态、家庭血压测量结合不同人群特点如儿童青少年要考虑生长发育阶段、老年人收缩压升高为主、妊娠期女性有特殊标准还要排除影响因素并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二、血压测量的相关要点
1.测量方法
诊室血压测量:这是目前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常用方法。测量时,被测量者需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采取坐位,上臂裸露,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使用经过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袖带应平整地缠绕在上臂中部,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约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一般需测量两次,间隔1-2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
动态血压监测:可提供24小时内的血压监测数据,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的昼夜变化情况。对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指患者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正常的情况)、隐蔽性高血压(指患者在家中自测血压升高,但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正常的情况)以及评估血压的昼夜节律等有重要意义。其测量原理是通过仪器自动定时测量血压,通常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白天测量较为频繁,夜间测量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家庭血压监测:患者在家中自行测量血压,有助于评估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测量时应注意,测量前30分钟内应避免吸烟、饮酒、喝咖啡或浓茶,排空膀胱;测量时采取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上臂置于桌上,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使用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每次测量2-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记录。
三、不同人群的高血压诊断考虑
1.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的血压正常范围因年龄和性别而异。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血压水平逐渐升高。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例如,学龄前儿童(3-5岁)收缩压正常范围约为90-110毫米汞柱,舒张压约为60-75毫米汞柱;学龄儿童(6-12岁)收缩压正常范围约为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约为60-80毫米汞柱;青少年(13-18岁)收缩压正常范围约为100-130毫米汞柱,舒张压约为60-85毫米汞柱。如果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场合多次测量血压均高于相应年龄段的正常范围,需考虑高血压的可能,同时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因素,如先天性肾脏疾病、心血管畸形等。
2.老年人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这是因为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减退,导致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可能正常或降低。对于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同样依据诊室血压、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测量结果。但老年人在测量血压时,要注意测量环境的安静,避免因紧张等因素导致血压测量值偏高。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血压的判断和治疗,在诊断高血压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例如,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即使血压轻度升高,也需要积极评估和管理,因为高血压会增加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3.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有其特殊标准。在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且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可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此外,还需注意与子痫前期-子痫等疾病相鉴别。子痫前期除了血压升高外,还可能伴有蛋白尿、水肿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抽搐等子痫症状。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因为高血压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对孕妇的健康造成威胁,如导致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
四、高血压诊断的注意事项
1.排除影响因素
在诊断高血压时,需要排除一些可能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因素。例如,剧烈运动后、情绪激动时、饮酒后等情况下测量的血压可能偏高,不能作为诊断高血压的依据。需要在患者安静、放松的状态下多次测量血压,以获得准确的血压值。
2.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不明的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大多数。而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明确的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如肾实质性高血压(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导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对于一些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明显的患者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肾功能检查、肾动脉超声、血液生化检查(如醛固酮、儿茶酚胺等水平检测)等,以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钾等表现,通过检测血液中醛固酮和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等可以协助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