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风寒感冒有特定症状表现,与风热、暑湿感冒有区别,不同人群应对有别。儿童需保暖、清理鼻腔、清淡饮食,病情变化快时就医;成年人要休息、喝热水、温和运动、适当用辛温解表食物或药;老年人要适度保暖、监测基础病、选易消化营养食物,加重或有并发症时就医;孕妇要适当保暖、非药物干预,严重时遵医嘱用药。
一、症状表现
1.发热方面
体温可能会轻度升高,一般在37.5℃-38.5℃左右,这是因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影响了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能对体温变化更为敏感,需密切关注体温波动情况;成年人则相对能较好地感知自身体温变化,但也需重视发热带来的不适。
发热特点多为怕冷明显,即使穿着较多衣物、盖上厚被子仍感觉寒冷,这是风寒感冒的典型表现之一,是由于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肌表失于温煦所致。
2.呼吸系统症状
鼻塞流涕:流清涕较为常见,鼻涕质地清稀如水。儿童由于鼻腔相对狭窄,鼻塞流涕可能会影响呼吸和吃奶(婴幼儿),导致呼吸不畅、哭闹等情况;成年人则可能感觉鼻腔堵塞,通气受阻,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咳嗽:咳嗽声重,咯痰清稀色白。儿童咳嗽时可能咳痰能力较弱,表现为喉咙有痰音,咳嗽较费力;成年人咳嗽时能咳出少量清稀痰液。这是因为风寒之邪犯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则引起咳嗽,寒邪导致痰液清稀。
3.全身症状
头痛:头部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以胀痛或紧束感为主。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头痛,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情况;成年人则能明确感受到头部的不适,影响精神状态和工作学习。这是由于风寒之邪上犯头部,阻滞经络气血运行所致。
身体酸痛:常见有肢体酸痛,尤其是腰背、四肢等部位,活动时酸痛感可能加重。儿童身体酸痛可能表现为不愿意活动、肢体动作减少;成年人则会感觉行动不便,影响日常的肢体活动。这是因为风寒之邪侵袭肌表,阻碍气血流通,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酸痛症状。
二、与其他感冒类型的区别
1.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风热感冒一般流黄涕,发热多较高,可超过38.5℃,且怕热明显,有口渴、咽痛等表现,咽部多红肿,而夏天风寒感冒流清涕、怕冷明显;风热感冒咳嗽咯痰多为黄色黏稠痰,风寒感冒则是清稀白痰。
从病因来看,风热感冒多因外感风热之邪,夏天可能因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室内外温差大,突然外出感受风热;而风寒感冒多是夏天过度贪凉,如长时间吹风扇、睡凉席、大量饮用冷饮等,导致风寒之邪侵袭人体。
2.与暑湿感冒的区别
暑湿感冒常见于夏天湿度较大的时候,除了有感冒症状外,还伴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而夏天风寒感冒主要以呼吸系统和全身风寒束表症状为主,胃肠道症状相对不明显。
暑湿感冒病因是夏季感受暑湿之邪,人体内外环境湿热交蒸;风寒感冒则是风寒之邪侵袭,以寒象为主。
三、不同人群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出现夏天风寒感冒症状时,首先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风寒,可适当增添衣物,但不要过度包裹,保持舒适。对于鼻塞流涕严重影响呼吸的婴儿,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鼻痂后再轻轻清理,以保持鼻腔通畅。饮食上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较快,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成年人
成年人夏天患风寒感冒,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疾病。可通过多喝热水来温暖身体,促进汗液排出,有助于驱散风寒。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慢走,但要避免大汗淋漓,以防再次受风。饮食上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红糖水,生姜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红糖能补充能量。若症状较重,如发热明显、咳嗽剧烈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一些具有辛温解表功效的中成药,但要注意药物的禁忌和自身的身体状况,如有慢性疾病等情况需谨慎用药。
3.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等)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夏天患风寒感冒时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保暖要适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感冒后要注意监测基础疾病指标。在饮食上要选择易于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营养供给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若出现感冒症状加重或伴有呼吸困难、心慌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老年人病情变化隐匿,容易出现并发症。
孕妇: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夏天患风寒感冒需谨慎处理。保暖要适当,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可通过多休息、多喝温水来缓解症状。若感冒症状较轻,可先尝试非药物干预方法,如通过艾灸风池、大椎等穴位(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来疏散风寒。但如果感冒症状严重,如高热持续不退等,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因为孕妇用药不当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