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溃疡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细菌感染(如软下疳、梅毒、白塞病)、病毒感染(如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真菌感染(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非感染因素有外阴恶性肿瘤(如外阴鳞状细胞癌、外阴黑色素瘤)、外伤(机械性外伤、化学物质刺激)、全身性疾病(如白塞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软下疳: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人群中较为常见,患者外阴会出现疼痛性溃疡,溃疡基底柔软,有脓性分泌物。研究表明,不洁的性行为是软下疳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性伴侣越多,感染风险越高。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发生在外阴部位,初期为单个无痛性的丘疹,随后迅速破溃形成溃疡,边界清晰,疮面较清洁。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孕妇患有梅毒还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
白塞病:虽然病因尚不明确,但细菌感染可能是诱因之一。白塞病可累及外阴,出现溃疡,同时还伴有口腔黏膜溃疡、眼部病变等多系统症状。其发病可能与特定细菌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在一些感染因素刺激下,机体免疫系统失衡,导致血管炎等病变,从而出现外阴溃疡等表现。
病毒感染:
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初发感染时,外阴会出现群集性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HSV感染后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复发,复发时溃疡症状相对较轻,但仍具有传染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女性患者,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相关事宜。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可导致外阴部位出现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相关的外阴溃疡情况。
真菌感染: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引起,当阴道内菌群失调时,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可累及外阴,引起外阴瘙痒、红斑、溃疡等表现。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发生假丝酵母菌的感染,从而出现外阴溃疡相关症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环境偏酸性,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增加了外阴溃疡的发生风险。
非感染因素
外阴恶性肿瘤:
外阴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外阴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女性。肿瘤可表现为外阴溃疡,经久不愈,伴有瘙痒、出血等症状。其发病可能与HPV感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如外阴溃疡、尖锐湿疣等长期不愈)、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外阴鳞状细胞癌的发病几率,出现外阴溃疡等相应表现。
外阴黑色素瘤:相对少见,但恶性程度高。外阴部位的黑色素瘤也可表现为溃疡,早期可能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转移等严重后果。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紫外线暴露、原有色素痣恶变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外阴色素痣的人群,需要密切观察其变化,一旦出现溃疡等异常情况要高度警惕外阴黑色素瘤的可能。
外伤:
机械性外伤:外阴部位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容易受到外力撞击、摩擦等外伤。例如性生活时过于粗暴、骑跨伤等,都可能导致外阴皮肤黏膜受损,进而形成溃疡。性生活中动作不当或外力过度可能直接造成外阴组织的损伤,引发溃疡,这种情况在年轻女性中相对较为常见,需要注意性生活的适度和安全。
化学物质刺激:使用刺激性强的卫生用品、洗液等,可能对外阴皮肤造成刺激,引起接触性皮炎,严重时可出现溃疡。一些女性为了追求外阴清洁过度使用洗液,破坏了外阴正常的酸碱平衡和皮肤屏障,导致皮肤受损,引发溃疡。另外,某些过敏体质的女性接触到某些过敏原相关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出现外阴的过敏反应,进而发展为溃疡。
全身性疾病:
白塞病:除了前面提到的与感染因素相关外,它本身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外阴溃疡是其常见表现之一。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的血管等组织,导致外阴血管炎,出现溃疡,同时还可能伴有口腔溃疡、眼部病变、关节疼痛等多系统症状,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综合治疗。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外阴部位的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愈合,容易形成溃疡。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也会影响外阴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感觉,使得溃疡难以愈合,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需要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加强外阴部位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外阴溃疡的表现。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导致外阴皮肤受损出现溃疡,同时还会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肾脏损害等多系统症状,需要长期进行免疫调节等治疗来控制病情,减少外阴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