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肉瘤是起源于子宫的恶性肿瘤,病因不明,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腹部包块等表现,靠影像学、病理等诊断,手术、化疗、放疗治疗,预后差;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良性肿瘤,与女性激素等有关,有月经改变、腹部包块等表现,靠超声等诊断,可观察、药物或手术治疗,预后好,不同人群需特殊考虑。
一、疾病定义与性质
子宫肉瘤:是一组起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子宫间质、子宫内组织或子宫外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具有侵袭性生长、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生物学行为恶劣。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主要是子宫肌细胞增生形成,一般生长缓慢,极少恶变。
二、发病因素
子宫肉瘤: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此外,雌激素水平异常等也可能有一定关联,但相对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晰。
子宫肌瘤: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女性激素相关,雌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孕激素也有协同作用;另外,遗传易感性、干细胞功能失调等也参与其发生发展,例如有家族史的女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子宫肉瘤:
阴道不规则流血:较为常见,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由于肿瘤侵袭性生长,血管破坏明显,出血情况往往较严重且难以控制。
腹部包块:患者自己可触及下腹部包块,质地较硬,生长迅速。
腹痛:肉瘤迅速生长时可引起腹部隐痛或胀痛,若肿瘤坏死感染,可出现剧烈腹痛。
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出现排便困难等。
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消瘦、贫血、发热等恶病质表现。
子宫肌瘤:
月经改变:多数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可缩短等,黏膜下肌瘤症状更为明显。
腹部包块:肌瘤较小时腹部摸不到,增大时可触及腹部包块,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
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
压迫症状:前壁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后壁肌瘤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等。
其他: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但若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出现急性腹痛伴发热等。
四、诊断方法
子宫肉瘤: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内异常回声团块,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肿瘤血流情况;CT及MRI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有助于诊断及分期。
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分级等。
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等可有不同程度升高,但特异性不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
子宫肌瘤: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准确判断肌瘤的大小、数目、部位等,表现为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肌瘤与子宫肌层的界限、肌瘤内部变性等显示更为清晰,有助于与子宫肉瘤等疾病鉴别。
诊断性刮宫:对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可行诊断性刮宫,通过刮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协助诊断,但对黏膜下肌瘤诊断价值较高。
五、治疗方式
子宫肉瘤: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常需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若有转移还需行转移灶切除术。
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可采用化疗方案,如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来控制病情。
放疗:对于术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辅助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包括外照射及腔内放疗等。
子宫肌瘤:
观察等待:适用于无症状的肌瘤,尤其是近绝经年龄的妇女,因为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每3-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肌瘤变化即可。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常用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抑制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米非司酮等也可用于缩小肌瘤体积以利于妊娠或手术。
手术治疗:适用于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肌瘤体积大压迫症状明显;因肌瘤造成不孕或反复流产;怀疑肌瘤恶变等情况。手术方式有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等,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的患者。
六、预后情况
子宫肉瘤:预后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因为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即使早期手术治疗,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且复发后治疗较为困难。
子宫肌瘤: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妊娠结局较好,恶变率极低,通过规范治疗后一般不影响寿命及生活质量。
特殊人群考虑
育龄期女性:对于子宫肉瘤,需重视早期症状,一旦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对于子宫肌瘤,若有生育计划,需根据肌瘤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符合条件可先尝试药物缩小肌瘤后再备孕等。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子宫肉瘤相对少见,但仍需警惕,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应高度重视排查;绝经后子宫肌瘤多可观察,但若肌瘤不缩小反而增大或有其他异常表现也需进一步评估。
有家族史人群:有子宫肉瘤或子宫肌瘤家族史的人群,应加强健康监测,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