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可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康复调理及情志调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治。中药治疗分辨证论治和中成药应用,针灸推拿有体针、头针、推拿等方法,康复调理包含运动康复(有氧运动、康复操)和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等),情志调理针对不同年龄患者采取相应方式以助康复。
一、中药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气虚血瘀型:多见于心脑血管病恢复期等情况,患者常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伴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血瘀症状。治以益气活血,常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配以桃仁、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之品。从现代研究来看,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红花等可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稠度。
2.肝阳上亢型:常见于高血压等引起的心脑血管病相关情况,患者多有头晕目眩、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表现,治以平肝潜阳,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重镇潜阳,配合黄芩、栀子清热,牛膝引血下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钩藤饮中的药物成分具有降压、改善血管弹性等作用。
3.痰瘀阻络型:患者可能有形体肥胖、痰多、肢体麻木、舌质紫暗等表现,治以化痰祛瘀通络,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化痰,桃仁、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当归养血,使痰祛瘀化络通。研究发现,其中的化痰药物可降低血脂,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二)中成药应用
1.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对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能改善心肌缺血状况,降低血液黏稠度。
2.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檀香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能改善心肌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有一定效果。
3.血栓通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作用,可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等,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
二、针灸推拿治疗
(一)针灸
1.体针:选取相关经络穴位,如对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常选取患肢的阳明经穴位,如上肢的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的足三里、血海、阳陵泉等,采用补泻兼施等手法。阳明经多气多血,针刺这些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现代研究显示,针灸相关穴位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2.头针:主要针对头部特定区域的穴位进行针刺,如顶颞前斜线等,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等。头针刺激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对脑血流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脑缺血状态。
(二)推拿
1.中风偏瘫推拿:对于中风后肢体瘫痪的患者,可采用揉、滚、按、擦等手法。先在患肢进行揉、滚等放松手法,缓解肌肉紧张,然后按揉穴位,如肩髃、臂臑、环跳、委中、承山等,最后用擦法等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等。推拿操作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适度进行,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三、康复调理
(一)运动康复
1.有氧运动:根据不同年龄、身体状况进行合适的有氧运动,如中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可进行快走、慢跑(心率保持在170-年龄为宜)、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对于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
2.康复操:如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强调意、气、形相结合,可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一定调节作用,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脂等。不同年龄和病情的患者练习太极拳的强度和动作幅度可适当调整,比如年龄较大或病情较重者可简化动作。
(二)饮食调理
1.总体原则:心脑血管病患者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低盐饮食可减少钠水潴留,降低血压,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低脂饮食要减少动物脂肪、胆固醇的摄入,如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等;低糖饮食要控制精制糖的摄入,多吃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具体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如芹菜富含膳食纤维和钾,有助于降压;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可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黑木耳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脂的作用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在饮食量和食物选择上有差异,比如儿童心脑血管病相对少见,但如果是有家族遗传等特殊情况,也需从儿童期注意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过多摄入;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蔬菜水果等的摄入要注意烹饪方式,便于消化吸收。
四、情志调理
心脑血管病患者常伴有情志异常,如焦虑、抑郁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情志调理方式有所不同。中青年患者可能因工作压力等出现情志问题,可通过心理疏导、适当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下棋等)来调节情志;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功能衰退等出现情志变化,家人应多给予陪伴和关心,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等。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有助于机体气血调和,对心脑血管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比如老年患者独居时易产生孤独感,可能影响病情,家人常陪伴交流可改善其情志,利于病情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