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湿疹是耳部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与过敏等因素相关,表现为耳部瘙痒、多种皮疹及不同阶段表现,耳部检查有相应皮疹,通过病史和表现诊断,一般治疗避免过敏原等,药物治疗分阶段用药;中耳炎是中耳炎性病变,细菌或病毒感染等致病因,不同类型有不同症状,耳部检查各有特征,通过相关检查诊断,不同类型有相应治疗原则,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耳道湿疹:是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发病机制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常见过敏原包括食物(如鱼虾、牛奶等)、接触物(如化妆品、染发剂、药物等),内在因素如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等也可能诱发,好发于过敏体质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细菌或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上呼吸道感染后病原体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炎症,儿童由于咽鼓管短、宽、平的解剖特点,相对成人更易患中耳炎,此外,游泳时污水进入中耳、擤鼻不当等也可增加中耳炎发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耳道湿疹
症状:耳部瘙痒为突出症状,患者常不自觉搔抓耳部,可伴有烧灼感、疼痛,急性湿疹可见密集的小丘疹、疱疹,基底潮红,搔抓后疱破可流出浆液,干燥后形成结痂;亚急性湿疹时红肿、渗出减轻,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湿疹则表现为外耳道皮肤增厚、粗糙、皲裂、脱屑,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减退。
好发部位:主要累及外耳道,也可蔓延至耳廓及周围皮肤。
中耳炎
症状:急性中耳炎起病急,可有剧烈耳痛,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婴幼儿患病时常表现为哭闹、烦躁、拒食,可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症状为听力下降、耳闷胀感或闭塞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缓解,一般无明显耳痛,可伴有耳鸣;慢性中耳炎表现为耳流脓、听力下降、鼓膜穿孔等,长期流脓可伴有臭味。
好发人群及部位:儿童多见,病变主要在中耳的鼓室、鼓窦等部位。
三、耳部检查表现
耳道湿疹:耳镜下可见外耳道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结痂、肥厚、脱屑等多种形态皮疹,病变多呈对称性分布。
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鼓膜充血、穿孔,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以后全鼓膜充血、膨隆,穿孔后可见鼓膜有搏动性溢脓现象。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鼓膜呈琥珀色或积液时可见液平。
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穿孔可位于紧张部中央或边缘,鼓室内有肉芽组织或胆脂瘤时可见相应表现。
四、诊断鉴别
耳道湿疹:主要根据病史(过敏史等)、典型耳部表现进行诊断,需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鉴别,接触性皮炎多有明确接触史,皮疹与接触部位一致;脂溢性皮炎常伴有头皮等部位的脂溢性皮炎表现,皮肤油腻等。
中耳炎:结合病史、症状及耳部检查,如耳镜、听力检查等进行诊断,分泌性中耳炎需与鼻咽部肿瘤等引起的中耳积液鉴别,可通过鼻咽部检查等明确;慢性中耳炎需与中耳癌等鉴别,中耳癌多有血性耳漏、耳痛剧烈等表现,耳镜及病理检查可协助诊断。
五、治疗原则
耳道湿疹
一般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明确化妆品过敏则避免使用该化妆品,有食物过敏史者避免食用相关食物,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急性期渗出明显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渗出减少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地奈德乳膏等;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儿童用药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抗组胺药物需谨慎。
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积极控制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儿童用药需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同时可使用酚甘油滴耳液缓解耳痛,但鼓膜穿孔后应停用;疼痛剧烈者可适当使用镇痛剂。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还可进行咽鼓管吹张治疗,儿童咽鼓管吹张需注意方法和力度;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切开术等。
慢性中耳炎:单纯型慢性中耳炎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后,选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需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修复鼓膜,重建听力,儿童手术需充分评估麻醉风险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耳道湿疹时,由于皮肤娇嫩,用药需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抗组胺药物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准确,避免过量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儿童患中耳炎时,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耳部症状等,及时就医,抗生素使用要足疗程,避免演变为慢性中耳炎,影响听力发育。
孕妇:孕妇患耳道湿疹时,使用抗组胺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孕妇患中耳炎时,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局部用药相对更安全,如局部使用滴耳液等。
老年人:老年人患耳道湿疹时,由于皮肤老化,修复能力差,要注意保持耳部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用药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某些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老年人嗜睡等,需注意用药后休息;老年人患中耳炎时,病情可能相对隐匿,症状可能不典型,要重视耳部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