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即银屑病,由多种因素致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有遗传、环境、免疫等病因,分寻常型等多种类型,靠临床表现等诊断,需与脂溢性皮炎等鉴别,治疗有一般、药物、物理等方法,儿童、老年、孕妇等特殊人群治疗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牛皮癣医学名为银屑病,是一种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基本特征为皮肤出现红斑、鳞屑,可局限于一处,也可广泛分布,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关节病变等。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遗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多个基因与银屑病的易感性相关。如果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其亲属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增高。例如,有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同患银屑病的几率远高于双卵双生子。
环境因素
感染:某些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银屑病,如链球菌感染与点滴状银屑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影响免疫系统,增加银屑病发病风险或导致病情加重。比如,一些患者在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后,银屑病病情明显恶化。
外伤:皮肤外伤,如搔抓、烫伤、手术切口等,可能诱发同形反应,导致外伤部位出现银屑病皮损。
药物: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抗疟药等可能诱发银屑病。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在银屑病发病中占据核心地位。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异常活化,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引起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从而出现银屑病的典型皮损表现。
三、临床表现
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为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进行期新皮疹不断出现,旧皮疹不断扩大,鳞屑厚,炎症明显;静止期病情稳定,无新皮疹出现,旧皮疹也不消退;退行期炎症消退,皮疹缩小或变平,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关节病型银屑病:除有银屑病皮损外,还伴有关节病变,可累及外周关节、脊柱等,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脓疱型银屑病:较少见,分为泛发性脓疱型和局限性脓疱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病情严重,可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基础上的密集无菌性小脓疱,可融合成脓湖,常伴有高热、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多限于手掌和足底,表现为对称性红斑上成群的小脓疱。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严重的银屑病类型,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大量脱屑,常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病情顽固,易复发。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红斑、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等,再结合病史、家族史等进行综合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银屑病的病理表现主要有角化不全、角化过度、Munro微脓肿形成、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水肿向上延伸等特征性改变。
鉴别诊断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皮损为淡红色斑片,上覆细小的油腻性鳞屑,无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瘙痒程度相对较轻。
慢性湿疹:多有皮肤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表现,皮疹多对称分布,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发作,一般无银屑病的典型皮损特征。
头癣:多见于儿童,常有头皮瘙痒、脱发,皮损处可见鳞屑、断发,真菌镜检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五、治疗与管理
一般治疗: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感染、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外伤等。注意皮肤保湿,可使用保湿剂改善皮肤干燥状况。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软膏、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等。糖皮质激素软膏对于控制银屑病炎症有较好效果,但长期使用可能有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维生素D3衍生物一般副作用相对较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
系统药物: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使用系统药物治疗,如甲氨蝶呤、环孢素、阿维A等,但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证,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治疗银屑病的新手段,如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等,通过特异性阻断炎症因子发挥作用,疗效较好,但价格相对较高,且可能存在感染等风险。
物理治疗:常用的有紫外线光疗(如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通过紫外线照射皮损部位,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对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银屑病患者的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治疗方法。外用药物应选择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以免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物理治疗如紫外线光疗需严格掌握剂量,避免过度照射影响儿童皮肤发育和生长。同时,要关注儿童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因疾病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家长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
老年患者:老年银屑病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合并用药情况。药物选择上要避免可能与基础疾病药物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外用药物的使用要注意皮肤的耐受性,老年患者皮肤较为干燥、脆弱,使用外用药物时动作要轻柔。同时,老年患者的病情可能相对顽固,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孕妇患者:孕妇银屑病患者的治疗需权衡母婴安全。一般来说,外用药物相对较安全,可选择一些温和的外用药物改善症状。系统药物治疗在孕期应尽量避免,因为一些系统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物理治疗如紫外线光疗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的情况下可谨慎使用。孕妇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医生沟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