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与带状疱疹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均有不同。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表现多样,诊断依病史等,治疗局部与系统结合,易反复发作;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有特定发疹表现及神经痛等,诊断依典型表现等,治疗抗病毒等,多数预后好但老年等易留后遗神经痛。
一、病因方面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患者有遗传过敏体质,家族中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患湿疹的风险可能增加。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人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在体内大量繁殖,形成病毒血症,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至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二、临床表现方面
湿疹:
急性湿疹: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后皮损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自觉剧烈瘙痒,搔抓、热水洗烫可加重皮损。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部位,多对称分布。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演变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少量丘疹、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边界清楚。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部位,多对称分布。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湿疹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湿疹好发于面部、头皮,皮损多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渗出相对较多;老年湿疹则常因皮肤干燥,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皲裂等。
带状疱疹:
发疹前可有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但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皮疹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同年龄患者的神经痛程度可能不同,老年患者神经痛往往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
三、诊断方面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发病部位、病程等进行诊断。例如,根据皮疹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剧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等特点,再结合发病部位等情况综合判断。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但有时为了排除其他疾病或了解有无诱发因素,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检查。
带状疱疹:根据单侧沿神经分布的群集性小水疱、伴有神经痛的典型临床表现,一般即可诊断。对于不典型的带状疱疹,如仅有神经痛而无皮疹者,需与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阑尾炎等疾病鉴别,可通过病毒学检查(如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多核巨细胞、病毒分离鉴定等)、血清学检查(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等辅助诊断。
四、治疗方面
湿疹:治疗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采用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局部治疗根据湿疹的分期和皮损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急性期无渗出或渗出不多时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等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感染可加用抗生素;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等,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包或联合使用角质松解剂。系统治疗可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和剂量可能不同,例如儿童湿疹应尽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
带状疱疹: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抗病毒药物应尽早应用,一般在发疹后24~72小时内开始,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止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或阿片类药物等。营养神经药物可选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等;疱疹破溃时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湿敷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预防感染。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生带状疱疹后更易出现并发症,如眼部带状疱疹可引起失明等,因此更应积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五、预后方面
湿疹:湿疹容易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不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和避免诱发因素,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不同患者的预后不同,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及时治疗、是否避免诱发因素等有关。例如,能及时去除诱发因素并规范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病情严重且反复接触诱发因素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带状疱疹: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皮疹消退后神经痛也会逐渐缓解。但老年患者、体质虚弱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较高,预后相对较差。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风险。例如,发病后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等,有助于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