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常见妇科疾病,分无排卵性(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经量不定)和排卵性(多见于生育年龄,黄体功能异常)。发病机制分别与无排卵致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及排卵性黄体功能异常等有关。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周期紊乱、贫血等。诊断靠病史、体格及辅助检查(B超、基础体温等)。治疗有一般、药物(不同类型功血用药不同)、手术等方法。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青春期需心理支持等,围绝经期要关注伴随症状等,有生育要求者优先保生育功能。
一、定义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而非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引起。
二、分类及特点
(一)无排卵性功血
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都容易出现无排卵的情况。
特点: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例如,青春期功血可能表现为月经周期几个月不来,然后大量阴道出血;围绝经期功血则可能是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
(二)排卵性功血
多见于:生育年龄女性。
特点:有排卵,但黄体功能异常。分为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等。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前点滴出血;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则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可达9-10天,且经量增多。
三、发病机制
(一)无排卵性功血
由于缺乏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子宫内膜持续增生,当雌激素水平发生较大波动时,子宫内膜就会发生突破性出血。例如,在单一雌激素刺激下,子宫内膜增厚到一定程度,一旦雌激素水平下降,就会引起内膜部分脱落出血,且这种出血往往不易自止。
(二)排卵性功血
黄体功能不足主要是因为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卵泡期FSH缺乏,使卵泡发育不良,从而黄体期孕酮分泌不足;或者黄体期LH分泌不足或其脉冲式分泌异常,引起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或溶黄体机制失常,导致黄体萎缩不全,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不能如期完整脱落。
四、临床表现
阴道不规则出血:是最主要的表现,出血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短者几日,长者数月。
月经周期紊乱:无排卵性功血患者月经周期可长可短;排卵性功血患者黄体功能不足时月经周期缩短,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时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
贫血表现:长期出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严重时可影响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
五、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以及近期的生活方式改变、精神压力等情况。例如,患者近期是否经历重大精神刺激、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功血。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例如,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双侧附件有无异常肿物、炎症等情况。
(三)辅助检查
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和附件的情况,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病变。例如,通过B超可以清晰看到子宫大小、内膜厚度等情况。
基础体温测定: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基础体温呈单相型;排卵性功血患者黄体功能不足时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高温相持续时间短;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时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高温相下降缓慢。
激素测定: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测定雌激素、孕激素、LH、FSH等激素水平,了解内分泌状态。例如,无排卵性功血患者雌激素水平可呈持续高水平或波动型,孕激素水平较低。
诊断性刮宫:既能明确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又能迅速止血。对于已婚患者,常规进行诊断性刮宫,刮出的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可明确是增殖期子宫内膜还是分泌期子宫内膜,从而判断是无排卵性还是排卵性功血。但对于无性生活史的患者,一般不轻易行诊断性刮宫,可选择药物撤退试验等其他方法。
六、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铁剂等,纠正贫血。例如,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
(二)药物治疗
无排卵性功血:青春期患者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进排卵为主;围绝经期患者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量为主。常用药物有雌激素、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等。例如,雌激素适用于急性大量出血的青春期患者,通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止血;孕激素适用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患者,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为分泌期,停药后发生撤退性出血,达到止血目的。
排卵性功血:黄体功能不足者以促进卵泡发育、刺激黄体功能及黄体功能替代为主;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以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功能,使黄体及时萎缩为主。常用药物有绒促性素促进卵泡发育,黄体酮进行黄体功能替代等。
(三)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于经量多的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功血患者往往对疾病认识不足,心理压力较大,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功血可能影响身高、第二性征发育等。在药物使用上,要谨慎选择,尽量选择对内分泌影响较小的药物,且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二)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围绝经期症状,如潮热、盗汗等。在治疗功血的同时,要关注这些伴随症状。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因为围绝经期女性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因素,手术前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三)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有生育要求的功血患者,治疗时要优先考虑保留生育功能。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避免使用对生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例如,在使用激素治疗时,要选择对生殖内分泌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监测排卵情况,指导受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