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与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痛经有区别,包括发病年龄、痛经出现时间、疼痛特点、伴随症状不同,常见相关疾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等,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等辅助检查来进行,以此区分继发性痛经与原发性痛经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一、继发性痛经的定义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与原发性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相对。
二、与原发性痛经的区别要点
(一)发病年龄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少年期,初潮后1-2年内发病较为常见;继发性痛经可发生于育龄期任何年龄,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更易发生,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因某些妇科疾病的发生而增加。
从性别角度看,两者在性别分布上无本质差异,但继发性痛经可能与一些特定妇科疾病相关,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这部分女性以生育期女性为主。
(二)痛经出现时间
原发性痛经通常在月经初潮后不久即出现,多为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开始,经期第1天疼痛最剧烈,持续2-3天后缓解;继发性痛经的痛经症状往往是在出现盆腔器质性病变后才逐渐出现,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可能在初潮后数年才开始出现,且疼痛逐渐加重,可能在月经前1周左右就开始出现疼痛,经期加重,月经干净后逐渐缓解。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可能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对于本身有盆腔潜在病变风险的女性,可能会促使继发性痛经更早出现或加重症状;而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原发性痛经的不适,但不能改变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三)疼痛特点
原发性痛经疼痛性质多为痉挛性、绞痛,疼痛部位多为下腹部正中;继发性痛经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进行性加重的下腹痛,疼痛部位可能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部、腰骶部及盆腔中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且疼痛程度可能较原发性痛经更严重,有的患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病史方面,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发生继发性痛经的风险增加,因为手术可能导致盆腔粘连等器质性病变,从而引发痛经;而原发性痛经患者一般无盆腔手术等相关病史。
(四)伴随症状
原发性痛经一般伴随症状较少,可能仅有恶心、呕吐、乏力等全身症状;继发性痛经常伴有其他盆腔器质性疾病相关症状,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伴有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不孕;子宫腺肌病患者除了痛经外,还可出现经量增多、子宫增大等表现;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
年龄因素也会影响伴随症状的表现,例如育龄期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更关注不孕相关问题,而围绝经期女性若出现继发性痛经,需警惕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可能。
三、常见引起继发性痛经的盆腔器质性疾病及相关特点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
发病机制可能与经血逆流、遗传因素、免疫炎症因素等有关。患者除了继发性痛经外,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盆腔疼痛,疼痛多位于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常于月经开始出现,并持续整个经期。还可伴有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等。
(二)子宫腺肌病
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
主要病因与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肌层损伤有关。患者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月经前1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
(三)盆腔炎性疾病
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
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病原体感染是主要原因,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厌氧菌等。患者除了继发性痛经外,可有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
四、继发性痛经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痛经发生的时间、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有无性生活史、妊娠史、盆腔手术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多次人工流产史,这对于判断是否有子宫腺肌病或宫腔粘连等导致的继发性痛经有重要意义;询问性生活史及性传播疾病相关情况,有助于排查盆腔炎性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检查。例如,检查子宫大小、形态、质地,有无压痛,附件区有无包块、压痛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在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触及痛性结节;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有结节隆起,有压痛;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附件区可触及增厚、压痛的包块等。
(三)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了解子宫和附件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发现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盆腔粘连等病变。例如,子宫腺肌病在超声下表现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小的液性暗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表现为附件区囊性包块,壁较厚,囊内可见密集点状回声等。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但腹腔镜检查是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进行。
宫腔镜检查:对于怀疑有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病变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有诊断价值。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了解有无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变,并可在直视下进行活检等操作。
通过以上从发病年龄、痛经出现时间、疼痛特点、伴随症状、常见相关疾病及诊断方法等多方面的区别和分析,有助于准确区分继发性痛经与原发性痛经,从而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