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是心脏跳动节律异常,有多种类型及引发原因,诊断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方法,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针对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不同人群在各方面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心律不齐的定义
心律不齐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发生异常,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等情况。正常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且协调的,由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来控制心跳的节律,当这个传导系统出现问题时,就可能引发心律不齐。
二、常见类型及特点
多见于青少年,常与呼吸有关,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从年龄角度看,青少年身体发育过程中心血管系统调节尚不完善,易出现此类心律不齐;从生活方式方面,若青少年有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可能诱发或加重窦性心律不齐。
房性期前收缩
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常见于有吸烟、饮酒、喝咖啡等习惯的人,也可见于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的患者。患者可能感觉心悸,有时有心跳暂停感。
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或基础疾病影响而出现房性期前收缩;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就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就容易引发房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
可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健康人在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过量饮酒或喝咖啡后可能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心脏疾病患者则是因为心脏结构或功能受损导致心律失常。
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肌组织受损后电生理特性改变,更容易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年龄较大的人随着心脏老化,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的几率相对增加。
三、引发原因
生理因素
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氧气,心脏会加快跳动,可能出现心律不齐,这是身体的正常应激反应,休息后多可缓解。
情绪激动时,如大怒、大喜等,体内会分泌一些激素,影响心脏的节律,导致心律不齐。青少年情绪波动较大,更易因情绪因素引发心律不齐;成年人在工作生活压力大时,也可能因情绪问题出现心律不齐。
妊娠期间,女性身体负担加重,心脏负荷增大,激素水平也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心律不齐,一般分娩后可恢复正常。
病理因素
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引发心律不齐;心肌病会使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炎症,也会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
全身性疾病,像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新陈代谢,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律加快或不齐;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满足身体需求,容易出现心律不齐。
药物因素
一些药物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反而会引发新的心律失常;还有些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如部分抗生素、抗抑郁药等,可能有影响心脏节律的副作用。例如,某些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干扰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不齐。
四、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
是诊断心律不齐最常用的方法,常规心电图可以记录一段时间内心脏的电活动情况,能发现是否存在心律不齐以及具体的类型。动态心电图(Holter)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对于捕捉阵发性的心律不齐更有价值,能够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到的心律失常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操作时需根据其配合程度进行调整。儿童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安抚,确保电极片粘贴牢固和心电图记录的准确性;成年人相对配合度较高,但也需要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肌肉活动干扰心电图波形。
心脏超声检查
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心律不齐,如心肌病患者通过心脏超声可以看到心肌的厚度、运动等情况是否异常。
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时,可能需要在睡眠状态下进行,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检查前需要注意避免孩子进食过饱等情况;成年人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相对较简单,但也需要暴露胸部,配合医生操作。
血液检查
可以检测甲状腺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升高,电解质紊乱如血钾、血镁异常也会引发心律不齐,通过血液检查能明确是否存在这些全身性因素导致的心律不齐。
不同年龄人群血液检查的要求基本一致,但对于儿童,采血时需要注意安抚,避免因哭闹导致采血不顺利;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和方法。
五、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对于由生理因素引起的轻度心律不齐,如因运动、情绪导致的窦性心律不齐,通过休息、调整情绪等方式多可缓解。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包括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一般建议每天7-8小时睡眠,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睡眠时间;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和浓茶的摄入等。
特殊人群如孕妇,要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产检,密切关注心律不齐情况,一般不轻易使用药物治疗,多采取生活方式调整为主;儿童出现心律不齐时,要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优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观察,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情绪波动等。
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律不齐,需要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等,当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心律不齐多可得到改善;对于冠心病导致的心律不齐,需要改善心肌供血,如使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的药物等,从根本上解决心脏缺血问题来纠正心律不齐。
不同病因导致的心律不齐,治疗原发病的方法不同。对于心脏结构异常的心肌病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对于贫血引起的心律不齐,需要纠正贫血,根据贫血的原因和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
药物治疗
根据心律不齐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窦性心动过速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房性期前收缩如果症状明显可使用普罗帕酮等药物;室性期前收缩可使用美西律等药物,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因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证。
儿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需非常谨慎,因为儿童的心脏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也不同,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只有在病情非常严重时才考虑使用副作用相对较小且经过儿童临床验证的药物;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调整剂量,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非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适合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考虑非药物治疗,如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适用于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治疗一些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要注意术后护理,避免起搏器部位受到撞击等,定期到医院随访,检查起搏器的功能等;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术后要注意休息,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如有无出血、血肿等,按照医嘱进行后续的康复和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