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性咽炎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经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儿童全身症状重、成人轻,有相应症状体征,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需与病毒性咽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鉴别,一般治疗并尽早用抗生素治疗,可通过增强体质等预防,儿童和老年人患病有不同需注意的情况。
一、定义
链球菌性咽炎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是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二、病因
主要病原体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劳累、受凉等情况下,容易受到该病菌感染而发病。
三、临床表现
1.症状方面
全身症状:多见于儿童,可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伴有畏寒、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成人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局部症状:咽痛较为明显,吞咽时加重,可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咳嗽。小儿患者可能因剧烈咽痛而拒食。
2.体征方面
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腭弓最为明显,腭扁桃体肿大,在其表面可有点状或片状的脓性分泌物,有时分泌物可连成膜状,但容易拭去。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四、诊断
1.病史与症状:有咽痛、发热等相关临床表现,且接触过相关传染源等情况。
2.体格检查:咽部典型的充血、扁桃体有脓性分泌物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咽拭子培养:是诊断链球菌性咽炎的金标准,可明确是否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培养出该病菌即可确诊。
快速链球菌抗原检测:可快速检测出咽部分泌物中的链球菌抗原,阳性结果有助于诊断,但假阴性率可能存在,必要时需结合咽拭子培养进一步明确。
五、鉴别诊断
1.病毒性咽炎:由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咽部充血较轻,扁桃体无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病毒相关指标呈阳性等可与链球菌性咽炎鉴别。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引起,除了咽部炎症外,常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且有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等可资鉴别。
六、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2.抗生素治疗:一旦确诊为链球菌性咽炎,应尽早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G等,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七、预防
1.增强体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2.避免接触传染源:在链球菌性咽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若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若周围有人患病,应注意与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直接接触其呼吸道分泌物。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咽部清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咽部等。
八、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患链球菌性咽炎时,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病情进展,因为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饮食和休息情况,保证其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休息以促进恢复。
2.老年人:老年人患链球菌性咽炎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的影响,如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感染链球菌性咽炎可能会加重基础病的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基础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及基础病的控制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