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现发烧咳嗽吐情况时,先初步观察基本情况并调整饮食,体温未超38.5℃可物理降温;出现需立即就医的情况要及时送医,医生会检查诊断并对症治疗;家庭后续要做好环境护理和病情监测,病情加重及时再就医。
一、初步观察与家庭初步处理
1.观察基本情况
首先要密切观察小孩的精神状态、体温具体数值、咳嗽的频率和程度以及呕吐的次数等。如果小孩精神状态尚可,体温不是特别高(如低于38.5℃左右),可以先在家中进行初步处理。对于体温,可通过体温计测量,正常儿童口腔温度为36.2℃-37.3℃,腋下温度为36℃-37℃,直肠温度较口腔温度高0.3℃-0.5℃。如果体温超过38.5℃可能需要进一步关注。咳嗽方面,要注意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等情况。呕吐次数如果不多,一般状况还好,可以先尝试调整饮食等。
调整饮食:让小孩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防止脱水。饮食上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因为小孩在发烧咳嗽吐的时候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
2.物理降温(体温未超38.5℃时)
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用32℃-34℃的温水擦拭小孩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擦拭时间可以每次10-15分钟左右,注意保暖,避免小孩着凉。
二、及时就医的情况判断
1.需立即就医的情况
如果小孩出现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或者体温虽然没有特别高,但精神状态极差,如一直昏睡、烦躁不安难以安抚等情况。另外,如果咳嗽非常剧烈,影响到小孩的正常呼吸,出现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50次/分钟,儿童呼吸频率>40次/分钟),或者呕吐频繁,导致无法进水,有脱水迹象(如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等),这些情况都需要立即带小孩前往医院就诊。
对于小婴儿(月龄<3个月),一旦出现发烧咳嗽吐的情况,由于其免疫系统不完善,病情变化较快,也应尽快就医,因为小婴儿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三、医疗就诊后的可能处理
1.医生的检查与诊断
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能会听诊肺部,查看是否有肺炎等情况,还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等。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2.对症治疗措施
针对咳嗽:如果咳嗽有痰,可能会使用一些化痰药物,如果是干咳为主,可能会使用止咳药物,但会严格根据小孩的年龄等情况进行选择,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
针对呕吐:可能会使用一些止吐药物,同时会继续关注小孩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必要时会通过静脉补液等方式来纠正可能出现的脱水等情况。
四、家庭后续护理要点
1.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小孩呼吸通畅,也有助于缓解咳嗽等不适。
2.病情监测
继续密切监测小孩的体温、精神状态、咳嗽和呕吐情况。如果在家中护理过程中,小孩的病情有任何加重的迹象,如体温反复升高、咳嗽加剧、呕吐频繁等,应及时再次带小孩就医。
总之,小孩发烧咳嗽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初步处理措施,对于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在医院就诊后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的家庭护理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