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不会传染,其病因涉及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临床表现有皮肤风团、血管性水肿及可能的全身症状,诊断依据病史和表现并可辅助实验室检查鉴别其他疾病,治疗用抗组胺药等控制症状,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一、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1.自身免疫因素: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如抗IgE抗体等,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肥大细胞等活化,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风团、瘙痒等症状。例如,有研究发现约1/3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免疫相关异常。
2.遗传因素:遗传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有家族史的人群患慢性荨麻疹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这不是传染导致的,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易感性。
3.环境因素:一些环境因素可诱发慢性荨麻疹,如接触某些过敏原(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摄入某些食物(鱼虾、芒果、牛奶等)、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可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引发荨麻疹,但感染本身不是传染给他人导致发病,而是自身对感染产生的免疫应答异常)、物理因素(寒冷、炎热、日光、摩擦、压力等)。
二、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颜色可为红色或白色,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出现,此起彼伏。血管性水肿主要表现为皮肤肿胀,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部位。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瘙痒,瘙痒程度轻重不一。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若出现这些严重全身症状,可能提示发生了喉头水肿等危急情况,需紧急处理。
三、慢性荨麻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反复发作的风团,病程超过6周)、临床表现(风团及相关症状)来诊断。有时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自身抗体检测、过敏原检测等,以帮助寻找可能的病因,但这些检查主要是辅助诊断,并非用于判断是否传染。
2.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可引起风团样皮疹的疾病鉴别,如丘疹性荨麻疹(多与昆虫叮咬有关,皮疹为纺锤形风团样丘疹,中央常有小水疱)、荨麻疹性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常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加快、补体降低等)等。这些疾病都与慢性荨麻疹在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上不同,但都不会传染。
四、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与注意事项
1.治疗: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通过拮抗组胺受体来减轻风团、瘙痒等症状。对于一些难治性慢性荨麻疹,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药物治疗是针对患者自身的免疫等异常情况,不具有传染性。
2.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儿童患慢性荨麻疹时,要注意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由于儿童肝肾功能等尚未发育完全,在用药时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孕妇患慢性荨麻疹时,用药需更加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应权衡利弊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老年人患慢性荨麻疹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如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物使用也需考虑其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等的影响。
生活方式:患者应注意寻找可能的诱因并尽量避免,如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则避免食用该食物,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等。保持生活规律,心情舒畅,适度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与传染无关,而是为了自身健康状况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