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有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常等典型及其他伴随症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消除诱因、局部用药、全身用药)和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强化及巩固治疗,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个体情况,如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儿童用药需谨慎等。
一、霉菌性阴道炎的症状
(一)典型症状
1.外阴瘙痒:多为重度瘙痒,呈阵发性发作,瘙痒程度时轻时重,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尤其在夜间瘙痒感往往更为明显。这种瘙痒是由于阴道局部炎症刺激,导致神经末梢敏感性增高所致。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均可出现,但一般青春期女性、育龄期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易发生,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因阴道内环境改变也易受影响。
2.阴道分泌物异常:白带增多且性状改变,典型的白带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这是因为白色念珠菌在阴道内大量繁殖,破坏阴道正常的酸碱平衡和微生态环境,导致分泌物的质地和量发生变化。
(二)其他伴随症状
1.外阴灼热感:患者常感觉外阴有灼热不适的感觉,在排尿时尿液刺激外阴,这种灼热感可能会加重。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久坐、穿着紧身不透气内裤的人群,局部通风差,会加重外阴灼热感的不适。
2.性交痛:在性生活时,由于外阴及阴道受到摩擦和刺激,会出现疼痛症状,这会影响夫妻间的性生活质量,对有性生活的育龄期女性影响较为明显。
3.排尿痛:当炎症累及尿道时,可出现排尿时尿道烧灼样疼痛,有尿频、尿急等症状。这是因为炎症波及尿道黏膜,导致尿道敏感性增加。
二、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消除诱因: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生活方式方面,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外阴,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等应用开水烫洗。不同人群中,糖尿病患者需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育龄期女性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诱发霉菌性阴道炎。
2.局部用药: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或栓剂放入阴道。例如克霉唑制剂,每晚1粒(150mg)塞入阴道深部,连用7日;或咪康唑制剂,每晚1粒(200mg),连用7日,或每晚1粒(400mg),连用3日。局部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阴道局部病变部位,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结构特殊,一般优先选择局部用药且要谨慎选择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合儿童的抗真菌栓剂等局部药物。
3.全身用药:对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未婚女性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150mg,顿服。但口服药物有一定的全身副作用风险,尤其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使用前需评估肝肾功能。在儿科人群中,口服抗真菌药物更需谨慎,一般非必要情况不首先选用口服药物,优先考虑局部干预。
(二)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
1.强化治疗:首先采用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如延长局部用药时间至7-14日,或口服氟康唑150mg,72小时后再服1次。
2.巩固治疗:在强化治疗达到真菌学治愈后,给予巩固治疗半年。巩固治疗可选用局部低剂量用药,如克霉唑栓每晚1粒(150mg),连用3日,每月使用1个疗程;或口服氟康唑150mg,每月1次。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需要更长期的监测和规范治疗,不同人群的巩固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好地控制血糖以减少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