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发病与内分泌、炎症、年龄、肥胖等因素相关,有异常阴道出血、不孕、白带异常等表现,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宫腔镜诊断,小无症状息肉可随访,有症状或大息肉可行宫腔镜手术,切除后有复发可能,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育龄期防高雌激素、治炎症,绝经后防恶变,肥胖者控体重降风险。
一、子宫息肉的定义
子宫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而形成的突出于宫腔内的赘生物,可单个或多个出现,大小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借助细长的蒂附着在子宫壁上。
二、子宫息肉的发病原因
1.内分泌因素:雌激素水平过高是主要诱因之一,雌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增生,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易引发息肉形成,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绝经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有一定影响。对于有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类保健品或药物的女性,内分泌失衡风险增加,从而提高子宫息肉发生几率。
2.炎症因素:长期妇科炎症刺激,如阴道炎、宫颈炎等蔓延至子宫内膜,会导致子宫内膜局部充血、水肿,反复的炎症刺激促使局部组织增生形成息肉,有妇科炎症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3.其他因素:年龄也是一个相关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子宫息肉的发生率有所上升;此外,高血压、肥胖等也可能与子宫息肉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肥胖人群体内代谢紊乱,可能影响激素平衡等,进而增加患病可能性。
三、子宫息肉的临床表现
1.异常阴道出血:常见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部分患者可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对于绝经后女性,若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需高度警惕子宫息肉可能。育龄期女性若长期存在月经异常情况,应考虑子宫息肉等妇科疾病的可能。
2.不孕:息肉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从而导致不孕,对于有生育需求且长时间未孕的女性,需排查子宫息肉等导致不孕的因素。
3.白带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合并感染时白带可呈脓性,伴有异味。
四、子宫息肉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等检查初步了解子宫大小、形态及有无异常赘生物等情况,但妇科检查的直观性有限。
2.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宫腔内情况,能发现较小的息肉,表现为宫腔内低回声或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晰。
3.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息肉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明确息肉的位置、大小、数目等,并可在宫腔镜下进行息肉摘除等操作,对于超声检查发现异常但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需行宫腔镜检查。
五、子宫息肉的治疗及预后
1.治疗: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息肉,可定期随访观察;对于有症状或较大的息肉,多采取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2.预后:子宫息肉切除后有一定的复发几率,尤其是存在上述发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因此术后需定期复查。一般来说,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切除后的息肉组织需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若为恶性则需进一步处理。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长期高雌激素刺激,如有妇科炎症需积极规范治疗,计划怀孕前可进行妇科检查,排查子宫息肉等影响受孕的因素。
2.绝经后女性:若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因为绝经后子宫息肉有一定恶变可能,需提高警惕。
3.肥胖人群:应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以降低子宫息肉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因为肥胖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等机制增加患病几率。



